編者按:
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科技社團“智力引擎、跨界樞紐、資源聚合”的獨特優勢,本號特開設專欄,聚焦科技社團賦能共同富裕的多元路徑,以實踐案例為切口,展現科技社團在推動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成果轉化推廣與社會治理中的生動探索。
概況
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通過“云和縣雪梨產業服務站”項目,組建了20名多領域專家團隊,依托特色產業基礎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開展技術培訓與成果轉化,針對種苗選育、綠色防控和精深加工等10余項技術難題,通過“科技賦能+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為山區特色農業發展提供示范。
背景
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戰略背景下,特色農業產業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云和縣作為著名雪梨產地,雪梨種植歷史悠久,但產業發展面臨重重挑戰。技術方面,種苗選育和種植技術落后、綠色防控手段不足、精深加工技術欠缺,導致雪梨品質和產量受限,產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設方面,缺乏有效的推廣策略,市場知名度不高;產業鏈方面,拓展受限,產品附加值提升困難,難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2023年11月24日,在云和縣人民政府會議室舉行云和雪梨安全生產科普行活動暨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云和縣雪梨產業服務站揭牌儀式。
為推動云和雪梨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當地共同富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以“云和縣雪梨產業服務站”為依托,通過專家幫扶團的協同創新服務,為云和縣雪梨產業提供技術指導、項目引進、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決策咨詢等全方位支持,搭建起推動雪梨產業發展的基礎平臺,解決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附加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主要做法
(一)建立高效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
組建項目工作聯系組和實施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項目專家庫,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高效溝通協調,安排專家實地考察、交流、培訓和指導。
(二)精準對接與技術支撐
全面梳理云和縣雪梨產業的技術需求與發展瓶頸,涵蓋種苗選育繁育、綠色防控、深加工技術等方面,通過專題培訓與實地指導雙軌并進,加速新技術、新模式落地應用,全面提升從業者技術水平與產業創新能力,實現雪梨產業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同時,依托“科創中國”平臺,構建“產學研用”協同機制,串聯學會、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及農戶,推動科技成果向種植、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全產業鏈滲透。
2023年5月11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團赴云和縣開展幫扶活動。
(三)組建專家服務團隊
根據需求,組建由20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服務團隊,專業領域涵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標準化、果樹育種與栽培、病蟲害診斷、農產品加工、數字農業等關鍵環節,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組織專家深入企業、基地,開展技術咨詢服務23人次,幫助企業解決梨汁穩定性、雪梨膏、雪梨糖等技術難題3項,促進草本雪梨膏研發及應用、梨膏糖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等2項科技成果轉化。
2024年11月27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理事長王強、副理事長范克強、張志恒一行赴云和縣開展“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活動,云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謝熔輝陪同調研。
(四)品牌建設賦能影響力
挖掘云和雪梨中熊果苷等特征品質成分,研制團體標準T/ZNZ 294-2024《云和雪梨生產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增加云和雪梨品牌辨識度,通過科技金融時報等媒體多渠道、多維度宣傳推介,提升云和雪梨的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2024年云和雪梨種植面積達2.2萬畝,總產量達到5800噸,年產值達到1.71億元,從業人員6000余人,梨農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先后獲得國家級金獎5個、省級金獎31個。
來源: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省科協學會部、省院士專家服務中心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