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美青年代表來到西安交通大學參加中美大學生對話會(西安專場)。(尹康攝)
“在這個日益喧囂割裂的世界,你們展現出的開放、好奇與傾聽,格外珍貴。” 7月14日,在中美大學生對話會(西安專場),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紀婷感慨說。
紀婷致辭。(尹康攝)
中美大學生對話會(西安專場)在西安交通大學成功舉辦,來自中美兩國大學生和西安交通大學的國際留學生們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紀婷表示,這場對話不僅連接著中美兩國,更連接著將共同塑造未來的一代年輕人。
巴伊婭·西蒙斯-萊恩致辭。(尹康攝)
美國國際學生會議執行主任巴伊婭·西蒙斯-萊恩(Lauren Bahia Simons-Lane)作為美方領隊之一,希望通過對話,能讓中美青年代表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國際學生建立新的友誼,深化彼此間的理解。
陶幸發言。(尹康攝)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知東匯西”項目負責人陶幸表示,希望大家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在交流中觀察差異、理解差異,用開放的心態看待彼此的不同。
可蘭·涅維斯-諾埃爾發言。(尹康攝)
“第五屆中美學生會議”主席、東田納西州立大學學生可蘭·涅維斯-諾埃爾(Kiran Alexis Nieves-Noel)代表中美青年代表團發言。她表示,中美關系的未來,應建立在理解而非臆斷之上,合作而非競爭之上,在場的所有人不僅在參與一場會議,更是在共同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
會上,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彭鳳玲教授為大家作“舌尖上的中國:不止是美食,更是文化密碼”專題講座。她系統闡述了中國飲食文化,涵蓋菜系分類、餐具使用及其蘊含的社會文化內涵。美國大學生達莉婭· 湯利-貝克韋爾 (Dahlia Townley-Bakewell)表示,此次講座帶來了許多新的思考,讓她意識到很多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物,其實背后蘊藏著更深的文化意義。“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各個元素彼此呼應、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真的讓我覺得很新鮮也很有趣。”她說。中國大學生劉雨璇表示,她向美國青年代表們介紹中國美食及每道菜肴背后的文化習俗與典故,“這既是促進中美交流、營造對話氛圍的過程,也是彼此走近的契機。”
7月14日,身著漢服的中美青年代表赴大雁塔游覽。(尹康攝)
此次對話會是“知東匯西:中美青年共話未來”活動的一部分。該活動由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北京周報社)、美國國際學生會議和西交利物浦大學共同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協辦。7月7日至23日期間,由美國國際學生會議“第五屆中美學生會議”項目組織的25位中美青年代表從北京啟程,前往西安、蘇州和上海進行參訪與對話交流。7月12日至15日,中美青年代表們在古都西安參訪,參觀華清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歷史文化遺址,并通過漢服體驗等互動環節,切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蘭辛珍
設計排版:盧一凡
歡迎訂閱!
復制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報》全年電子雜志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