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日報
“經檢查,問題整改率達100%。部分學校還建立了‘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制度,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家長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也形成了‘行政監管+檢察監督+公眾參與’的共治格局,讓校園食品安全治理更加透明、科學、有效。”近日,通遼市科左中旗人民檢察院對涉案學校及校外托管機構開展“回頭看”時,該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常毛毛說。
這是全區檢察機關開展“食藥安全益路行”檢察公益訴訟監督活動取得的顯著成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年初,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部署了“食藥安全益路行”檢察公益訴訟監督活動,全區檢察機關聚焦養老院、學校食堂、校外托管機構、社區食堂、月子中心等特定場所,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通過精準監督守護“一老一小”等群體的飲食安全。
為提升辦案質效,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成立3個督導組,深入全區12個盟市進行實地督導,重點解決養老餐廳、“小飯桌”等特定場所餐飲安全案件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有力促進案件辦理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聚焦重點,靶向整治。全區檢察機關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進行嚴格檢查,對養老服務場所食品監管不放松,對月子中心、社區食堂等場所食品監管全覆蓋;充分發揮“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志愿者作用,創新監管機制,匯聚多方合力,構建共治格局。如鄂倫春自治旗人民檢察院組建“食藥安全公益訴訟觀察員”隊伍,吸納人大代表、社區工作者、消費者代表等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并開發“食藥安全隨手拍”小程序,鼓勵群眾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積極舉報,真正實現全民參與、共建共治。
同時,全區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部門通過公開聽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增強了檢察監督的公信力,更有效促進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努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輻射效果。全區各基層檢察院主動對接相關職能部門,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與公安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農牧局等單位,就校園餐桌、私屠濫宰、食品檢測、流動攤販等食品安全深層次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梳理本地問題癥結,凝聚監管合力。
辦案中,全區檢察機關還借助大數據力量,賦能智慧監督。如土默特右旗人民檢察院結合辦案實踐,自主研發了“督促整治特定場所無證銷售食品監管職責”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針對長者食堂、托管機構等場所“留樣不規范”問題,通過“智慧監督”,加快辦案速度,提升辦案質效。目前,全區已有26個基層檢察院應用大數據模型辦理食藥安全案件。
深耕細管,守護安全。截至目前,全區檢察機關共排查線索114件,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99件,制發檢察建議58件。以法治力量推動解決了一批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專項監督行動不僅有效解決了特定場所餐飲安全問題,更催生了“體檢—整改—復查”聯動機制、“小飯桌”白名單制度、“食藥安全隨手拍”等長效治理模式,為守護特定場所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記者 郝佳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