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美國大滿貫的女單決賽,真有點“劇情片的味道,原本大家都以為陳熠能一黑到底,結果朱雨玲硬生生完成大逆轉,成了大滿貫歷史上第一位外協會女單冠軍,說起來她還是中國人出身,這種“自己人和自己人對噴的戲碼,總讓人有點復雜的情緒
第一局開場,陳熠氣勢拉滿,搶攻、加質量、壓制節奏,干脆利落地連下5分,打得朱雨玲有點懵,這局甚至一度領先到9-4,最后11-7先下一城,氣氛起來了,彈幕都在刷“穩了,但球迷都明白,朱雨玲不是這么容易被帶走的,第二局陳熠還是占優,開局1-6、3-8,11-8再下一局,這會兒不少人已經開始幻想一波橫掃,甚至有點準備“點贊回懟了
但第三局風向突變,朱雨玲突然把節奏放慢,開始用經驗和老道的控場能力拖慢比賽,陳熠節奏一下子斷了線,11-7被追回來,這種局面其實挺考驗年輕球員的臨場反應,第四局朱雨玲繼續主攻陳熠反手,后者明顯有點跟不上,失誤開始頻繁,場面一度有點擺爛的味道,節奏完全被對方帶著走,說到底,朱雨玲雖然體能下滑,狀態肯定比不了巔峰時期,但經驗和智慧還在,而且這種大場面下壓根不虛,陳熠這時候的應變明顯拉胯
關鍵的第五局,陳熠雖然開始注意了接發球變化,場上還打出一個24拍的超長多回合,觀眾直呼過癮,這種場面說實話陳熠咬得也挺死,甚至一度讓人覺得能穩住,但朱雨玲就是那種“老油條,專挑你軟肋下手,反手又被抓住,比分被反超,局勢從此開始一邊倒
其實這場比賽的結局,早在半決賽后陳熠自己就“劇透了,她說得很明白,自己臨場應變一般,反手弱點被朱雨玲針對了,說白了,準備工作做得再細致,真正上場還是得靠臨場調整,這就是年輕球員和老將最本質的差距,陳熠的資料準備得很足,開場總能領先,但一旦節奏被打亂,調整和自信就掉線,這種“資料型選手吃虧就在于太依賴賽前功課,一旦遭遇變化就容易慌,朱雨玲這種“老司機正好就吃這一套,完全對癥下藥
說回朱雨玲,雖然現在名義上是外協會選手,但底子還是國乒出身,這種身份反差其實挺有戲劇感,她和陳熠其實互相都不陌生,之前在太原站打過,陳熠還輸過一次,這場復仇戲碼,結果還是被經驗碾壓,雖然表面上是“外協會逆轉國乒小將,但實際上更像是國乒體系內的代際博弈,老將用經驗和節奏教育新人,這種場面其實在國乒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次
有人說陳熠心態沒崩,這點必須點贊,畢竟這么多場高強度對決,能一路頂到決賽已經很不容易,尤其是面對國內外媒體、球迷各種聚光燈,沒擺爛、不飄、不自亂陣腳,算是難能可貴,但競技體育就是這么殘酷,準備工作做得再細,臨場能力跟不上,還是會被對手一針見血地擊穿,這種成長的代價,沒法繞過去
場外的輿論其實也挺真實,很多球迷一邊給陳熠加油,一邊也在討論她的短板,反手弱點沒人幫她遮著掖著,大家都是明著點出來說,這其實是國乒內部良性競爭的好處,年輕球員成長路上摔跤很正常,現在被老將上了一課,以后遇到真正的國際大賽,才不會再吃同樣的虧,反正國乒這套“自己人對噴、互相卷的模式,歷史上一直都挺奏效
當然,朱雨玲這次奪冠也有點特殊意義,成為大滿貫歷史上首位外協會單打冠軍,雖然說到底還是中國血統,但這種“換個馬甲再來一遍的劇情,也算是大賽歷史上的小插曲,外界怎么看是外界的事,國乒內部怎么看才關鍵,畢竟這批小將未來還得在國際賽場扛大旗,這種被老將針對、被經驗教育的過程,其實是成長必經之路
說到底,這場決賽既是一場技術和經驗的較量,也是一次心理和臨場的博弈,朱雨玲用經驗和“老油條式的戰術鎖死了陳熠的反手和節奏,陳熠則用頑強和準備撐到了最后,但短板還是被無限放大,這就是頂級賽事的殘酷現實,想要站穩腳跟,除了準備和天賦,還得有臨場的靈活和抗壓的心態
球迷當然會覺得可惜,可競技體育從來就不是一路順風,成長的代價就是被針對、被打爆,然后再站起來,下次再來,陳熠這次雖然輸掉了決賽,但贏得了成長的機會,國乒需要的,就是這種能被打醒還能爬起來的硬骨頭,未來還有很多大場面等著她,走得遠才是真的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