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特朗普正式對俄羅斯祭出100%關稅威脅,并宣布了通過歐洲出資來援助烏克蘭的新的軍售計劃。
- 莫斯科塔斯社大樓的新聞滾動字幕: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啟動新關稅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了這兩項重大政策調整:
1、要求俄羅斯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對與俄貿易國家施加100%次級關稅;
2、建立由歐洲盟國出資購買、美國提供武器的新軍售渠道支援烏克蘭。
此舉標志著特朗普對俄立場的顯著轉變,其此前多次聲稱能“迅速結束戰爭”的承諾至今未果。
特朗普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時明確表態:若俄羅斯未在50天內同意停火,美國將啟動“次級經濟制裁”,即對所有與俄貿易往來的第三方國家加征100%關稅。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此舉旨在通過孤立俄羅斯經濟迫使其讓步,但具體執行細節尚未公開。
特朗普強調“貿易是解決戰爭的利器”,并稱俄方拖延談判已致美方“極度不滿”。
此外特朗普還同時宣布,歐洲盟國將出資購買“數十億美元”美國武器并轉運至烏克蘭,包括烏軍急需的愛國者防空系統。
北約秘書長呂特證實,德國、芬蘭、丹麥、瑞典、挪威、英國、荷蘭及加拿大已同意參與該計劃。
援烏武器將“先交付后補充”,以保障輸送速度。
德國政府發言人隨后聲明,德方將全額資助兩套愛國者系統,此前已向烏提供三套自備系統。
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此舉意味著他在俄烏戰爭中的態度,已經正式從批評烏克蘭向施壓俄羅斯轉變。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指責烏總統澤連斯基“拒絕妥協”甚至稱其為“不選舉的獨裁者”,并堅持“俄方更愿和談”的立場。
但近期俄軍攻勢的升級徹底扭轉了特朗普的態度。由于此前烏克蘭多次發動對俄羅斯本土的襲擊與恐怖活動,包括襲擊俄羅斯機場、暗殺俄方高層等,招來了俄羅斯的激烈報復,使得近期烏克蘭的傷亡達到三年戰爭的峰值。
在戰場上,當前俄軍憑借體量優勢在1000公里戰線加速推進,烏防空系統因攔截彈藥短缺疲于應對。澤連斯基疾呼“急需增強空防”。
對此,特朗普公開譴責普京“徹底瘋狂”并“玩火”。7月8日,特朗普批準向烏運送“防御性武器”,并考慮支持國會推進對俄新制裁法案。
特朗普新的態度是否成為澤連斯基的救命稻草?
澤連斯基在7月14日與特朗普通話后,對外表示感謝美方“提供保護的決心”,雙方同意未來加強協調。
澤連斯基另與特朗普特使凱洛格會談,聚焦聯合武器生產及強化對俄制裁,強調“莫斯科只會在武力遏制下止步”。
而俄羅斯議員科薩切夫則直斥軍售計劃“唯一受益者是美國軍工復合體”。普京特使德米特里耶夫則稱“俄美建設性對話比施壓更有效”,暗示將繼續外交接觸。
歐洲方面,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同日抵美,承諾“承擔更大防務責任”,但承認“美國貢獻不可或缺”。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斷言“普京嚴重誤判特朗普”,預測“援烏武器將達創紀錄水平”。
由此可見,歐美烏三方對特朗普的關稅戰和援烏計劃持積極樂觀態度,澤連斯基把特朗普的表態當成了遏制俄羅斯的救命稻草。
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與印度分別占俄原油出口的47%和38%,若美國按照特朗普的計劃對兩國加征關稅,將實質癱瘓中美貿易。而俄油“影子艦隊”及商品可替代性也會使得美國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盡管新計劃高調推出,五角大樓7月初曾以“庫存不足”為由暫停對烏武器運輸,波及愛國者導彈等關鍵裝備。特朗普雖稱“不知情”,但暴露美軍工產能與戰略優先級矛盾。
特朗普此次同時對俄羅斯開啟關稅戰與軍事援烏的雙重戰線,既想借次級關稅杠桿向俄方設下逼迫其停戰的倒計時,又想通過歐洲出資軍售規避國內政治阻力,試圖打破僵局。
然而特朗普的計劃能否真正生效,50天后俄烏戰事能否迎來轉機,仍取決于俄烏戰場實際態勢與全球貿易鏈的博弈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