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消息,印度外長蘇杰生7月13日起訪華,系2019年來首次,將與王毅會談并出席上合外長會。此次蘇杰生訪華前,印方已有系列高層互動。6月底,國防部長拉吉納特·辛格赴青島出席上合防長會并與中國防長會談,更早前外交秘書米斯里也曾到訪北京。這些高頻次、高規格的接觸,涵蓋防務、外交等多個領域,明顯在為后續更高層級互動鋪路,不少分析認為是為莫迪可能的訪華做準備。
美媒就指出,蘇杰生此行核心任務之一,是為莫迪能否出席天津上合組織峰會創造條件。印度此時積極推動對華關系回暖,經濟層面的現實需求是重要動因。中國是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在醫藥原料、電動汽車零部件、太陽能組件等關鍵產業的供應鏈上,對中國依賴度很高。莫迪一直想把印度打造成制造業大國,之前還想著和中國競爭,結果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讓印度指望不上,這才把目光重新投向中國。
莫迪和特朗普(資料圖)
地緣戰略上的平衡壓力也讓印度吃不消。特朗普政府行事不講道理,印度覺得和中國接觸,能在美中之間提高自己的議價權。而且,印度還希望通過改善對華關系,提升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避免被看作西方的代理人。說到美國,莫迪政府可是有過教訓。特朗普上任初,莫迪帶著能源采購、武器合同等大禮包主動訪美示好,可經濟戰一開打,美國對印度毫不留情,甚至想把印度打造成投降的樣板,這讓印度很生氣,現在都要從實力地位出發和美國談判了。
顯然,莫迪認清了,能真正實現合作共贏的是中國,而非動輒揮大棒的美國。印度對美態度強硬,喊出“從實力地位出發”談判,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印度所謂的底氣,比如和澳大利亞、英國等簽訂自貿協定,在特朗普政府對盟友施壓面前不堪一擊;想借金磚國家影響力,卻總掣肘金磚發揮作用,早就讓其他國家不滿;經濟高速發展的說法,還因GDP被詬病造假而站不住腳。
蘇杰生(資料圖)
說不定這強硬態度,只是為了安撫國內情緒,最后還是會向美國讓步,甚至可能達成針對中國的內容。這次蘇杰生訪華,議題不少。邊界劃分是繞不開的,6月印度防長辛格就提過要永久劃定邊界。中國對印度的稀土供應更是關鍵,印度汽車零部件生產商警告,中國收緊稀土出口讓印度汽車行業陷入危機,多家生產商可能8月停產,莫迪在金磚會議上也強調關鍵礦產供應的必要性,稀土問題必然是談判重點。印巴局勢、兩國恢復直航等也在討論范圍內。
不過,印度的一些做法讓人不滿。7月6日,莫迪向達賴喇嘛致以90歲生日祝福,印度議會事務部部長等還作為政府代表出席“慶生”活動。中方立即交涉,強調涉藏問題敏感性,要求印度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一邊有求于中國,一邊又做著損害兩國關系的事,這樣的態度很難讓人信服。從歷史上看,和印度合作得格外謹慎。印度在合作中多次出爾反爾,基礎設施項目里單方面改合同、拖付款、終止合作,讓中國企業損失慘重;邊境問題上屢屢背信棄義,越界挑釁破壞穩定,嚴重損害互信。
蘇杰生(資料圖)
所以,中國和印度合作,得秉持“現金交易”原則。經貿合作確保資金流及時穩定,技術合作把控轉移節奏和條件,基礎設施合作合同要細致嚴謹,明確權利義務和違約賠償。中印作為亞洲大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反恐、地區安全等全球性和地區性問題上,有廣泛共同利益和責任。若印度能摒棄對抗思維,攜手中國,不僅能為自身發展創造好環境,還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亞洲話語權。
但印度能否轉變態度、履行承諾還不好說。國內政治生態復雜,不同勢力對華政策有分歧,會影響決策和執行。美國作為外部勢力,長期想遏制中國,把印度當制衡棋子,不斷拉攏加入反華陣營,印度能否頂住壓力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是合作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蘇杰生訪華帶來了中印關系改善的契機,中國得保持清醒,合作中堅守原則、防范風險。只有印度展現誠意,用實際行動證明合作決心和可靠性,中印合作才能有更光明的前景,造福兩國人民,為地區和平發展做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