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涉華決議,523票贊成、75票反對、14票棄權,結果懸殊得令人咋舌。這份決議的核心,是蠻橫要求中國立即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理由是此舉“擾亂全球供應鏈”甚至“違法”。歐盟似乎忘了,自己常把“規則”掛在嘴邊,卻在關鍵時刻玩起雙標把戲。中方反應如閃電,駐歐盟使團火速亮出八個大字:“強烈不滿,堅決反對”。這不僅是外交辭令,更是擲地有聲的立場宣言,像一記警鐘,提醒世界:中國的主權不容踐踏。
中方為何如此強硬?稀土可不是普通礦產,它兼具軍民兩用屬性。中國依法管控,既是行使國家主權,也是履行國際義務。想想看,全球90%的稀土供應鏈依賴中國,如果放任出口,誰能保證這些資源不被用于軍事目的或轉賣給第三方?美歐一邊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實施封鎖,一邊卻對中國正當管制指手畫腳,簡直是現代版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中方的回應直指要害:歐盟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動機不純,目的險惡。這種虛偽,連歐洲網友都看不下去,有人嘲諷道:“歐盟的法只管盟國,憑啥當國際法?”
歐盟(資料圖)
更諷刺的是,決議通過后不到24小時,中方就點破了歐盟的雙重標準。歐洲議會嚷嚷中國“無理管制”,可就在同一時期,歐盟卻要求中國限制無人機和低端芯片出口,理由是“防止軍用”。這不是自打嘴巴嗎?中方明確表示,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中歐關系的核心問題。只要遵守規則——比如披露進口商信息以防轉賣——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都能滿足。中國還貼心地設立了“快捷通道”,專為歐洲客戶服務。但歐盟視而不見,反而跟風美國施壓,試圖在馮德萊恩月底訪華前制造籌碼。這種策略,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背景上,這場風波絕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5月起,美國就與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激烈博弈。兩個月來,美國僅獲得零星松動,企業還抱怨審批率低至3%。歐盟此時插一腳,明顯是想渾水摸魚。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是電動汽車、風電設備的核心材料,中國掌控其供應鏈,不是靠壟斷,而是幾十年技術積累和環境代價換來的。歐盟一邊依賴中國供應,一邊幻想2030年實現自給自足,這計劃空洞得像空中樓閣。有分析尖銳指出:歐洲若真獨立,何必對中國稀土念念不忘?這種矛盾,暴露了其戰略短視。
稀土(資料圖)
中方的反擊,不僅停留在口頭。強調軍民兩用屬性的管控,是對等反制。美歐長期對中國軍售禁運,中方限制稀土出口,不過是維護公平的合理舉措。但歐盟議會卻將其污名化為“脅迫”,可笑至極。看看投票數據:523票贊成,說明多數議員被政治操弄蒙蔽雙眼。中方立場清晰:合作的大門敞開,但若有人想損害中國發展權,門都沒有。這種堅定,源于實力。中國稀土技術領先全球,環境治理投入巨大,憑啥白白送人?正如網友調侃:“要買稀土?先付清污染費、專利費再說!”
展望未來,中歐關系正站在十字路口。馮德萊恩即將訪華,本是對話良機,但歐洲議會決議無異于潑冷水。中方呼吁歐盟認清現實:被美國裹挾打壓中國,只會自毀前程。歷史證明,對抗無贏家,合作才是出路。稀土問題可大可小——中方已備好“快捷通道”,就看歐盟是否誠意接招。若繼續玩雙標,結果只會是雙輸。時間不多了,歐盟該醒醒了:選擇合作,才能共享紅利;選擇對抗,只會墜入深淵。
稀土(資料圖)
總之,這場稀土之爭,表面是貿易摩擦,深層是規則之爭、主權之爭。中方的“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不僅守護了國家利益,更捍衛了國際公平。未來如何?取決于歐盟是否放下傲慢,與中國相向而行。否則,稀土將不再是供應鏈問題,而成為埋葬信任的導火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