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做了一件大事,他將國內崇尚箕子建國以及崇拜箕子本人的學者們聚集在了一起,而后不顧眾人反對將朝鮮人祭奠千百年的箕子陵古墓毀于一旦。
“如果將朝鮮民族看成是箕子的后代,那才是對于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侮辱!”
這就是金日成當年在試圖讓箕子這位先祖被歷史除名的理由,一位對朝鮮歷史具有開天辟地般意義的人物,就這樣在文明時代被徹底顛覆與遺忘,可悲又可嘆。
西塞羅說得好:“歷史是過去的見證,是時間的教師,是真理的收藏者”,人類之所以能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得以超越前人、締造奇跡,正視歷史、敬畏歷史、借鑒歷史總歸是沒有錯的,金日成此舉可謂“倒行逆施”。
問題來了,當年正值朝鮮戰爭結束不久,中朝兩國還是親密無間的盟友,金日成為何還要如此對待出自中國的先祖箕子呢?甚至用“侮辱”來評價本國歷史?
本文,筆者將在簡單回顧箕子畢生成就的基礎上,淺顯分析金日成在追求民族、國家獨立自主問題上的矯枉過正。
箕子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還是殷末“三仁”之一、商紂王的叔父,商朝滅亡后,因為不想臣服于周朝,率領5000余人東走東北,最終遷徙到了如今的朝鮮半島,建立古朝鮮政權,史稱“箕氏朝鮮”,在當時也是周朝諸侯國之一。
從建立政權角度而言,箕子是在篳路藍縷的情況下開創古朝鮮政權的,但這并不是他的最大功績,將箕氏朝鮮締造為三代時期東北亞地區第一個獨立跨入文明時代的古民族及古政權,以此實現漢文化東傳,這才是箕子值得敬畏之所在。
史學界有一個公認的事實,那就是中華文化向海外傳播的諸多案例中,從歷史悠久到影響力最廣泛、深刻的,都當屬朝鮮半島,箕子對此居功至偉。
因為如此深刻的歷史淵源,縱觀朝鮮半島后續的王朝更迭,對箕子的無限敬仰與膜拜,運用儒家思想推動國家建設、提升文化自信,不僅讓朝鮮王朝走向繁榮,也與古老中國的政權建立起緊密的關系紐帶。
箕子雖出身中國卻是朝鮮人的鼻祖,箕子陵曾經能夠長時間得到愛護及祭奠,也是朝鮮人對于先祖敬畏、懷念的體現。
直到近現代歷史拉開帷幕,美麗的朝鮮疆土被日本人無情踐踏,日寇歪曲的價值觀也開始慢慢在朝鮮半島發酵,箕子曾經的光輝形象被扭曲,居然成了古老中國“推行殖民”的代表人物。
當年,不少朝鮮本土學者還是很理性的,他們識破了日本殖民統治的險惡用心,也能正確看待箕子在推動朝鮮半島歷史變遷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開始強調朝鮮民族的獨立性。
直到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對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感到怒不可遏,甚至對蘇朝關系、中朝關系都感到潛在的一股濃濃的“殖民”味道。
此外,結合當時的朝鮮社會發展大背景,很多國人所在的家族與中國內地朝鮮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拋開國家疆土界限不談,從文化發展、歷史淵源角度來看,朝鮮與中國還真的是聯系緊密,這一點在金日成看來,大有“新中國屬國”的味道。
所以說,志愿軍進入朝鮮戰場時,金日成的燃眉之急得以解決,同時也引發了他對于朝鮮由來已久的“中國化”深深的忌憚,這一點在朝鮮與志愿軍多次發生戰略分歧就可見一斑。
好在,朝鮮戰爭結束后,志愿軍在短時間內分批次全部回國,以此證明新中國對“殖民”一事的毫無興趣。
至于金日成為何還要不顧眾人反對炸毀箕子陵,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想要盡最大可能穩固自身政權,試圖將箕子在朝鮮歷史中除名的同時,他還重新樹立了神話人物檀君作為朝鮮歷史的開山人物。
不得不說,金日成此舉就是在強硬且蠻橫地割裂、歪曲歷史,身為身處現代社會的一國領袖,這樣做是極不負責任的,畢竟,無論他如何掩飾,箕子的存在與功績始終都是朝鮮歷史的一部分,還是最不能被忽視的那部分。
參照人類繁衍歷史、璀璨文化發展,價值觀、文化制度的相互滲透乃至人口遷徙才得以推動不同地區都能持續發展,殖民不過是其中的極端現象,想要保持民族獨立性,自我的不斷強大與完善才是正道,歪曲歷史絕非明智之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