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斗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于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昂船洲軍營為艦艇編隊訪港舉行隆重歡迎儀式。除運城艦外,山東艦、延安艦、湛江艦是首次到訪香港。
殲-15系列還在不斷升級中(資料圖)
先說說山東艦的基本情況。山東艦是中國海軍的第二艘航母,2019年12月17日正式服役。這艘航母是中國自己研發的,排水量超過6萬噸,能裝下好幾十架飛機,包括殲-15艦載戰斗機和各種直升機。相比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山東艦從設計到建造都是中國自己的心血,代表了中國海軍從“改裝玩家”到“原創大V”的轉變。山東艦的主要任務挺實在:海上巡邏、打擊敵方目標、保護海上交通線。簡單說,就是既能打仗,也能護航。
此次“山東”艦到訪相關,是從西太平洋執行完遠海戰巡任務以后,直接進入香港水域的。甲板上停滿了殲-15系列艦載機,包括殲-15滑躍型和殲-15T彈射型,可以通過照片進行直觀對比。殲-15滑躍型和殲-15T彈射型從遠處看差別不大,但近距離照片的對比就能看出這兩架戰機的細節幾乎沒有相同之處,殲-15T進行了深入徹底的改進,區別包括前起落架艙門,粗壯的前起落架,彈射牽引桿,灰色有源相控陣雷達罩,光電頭,空速管,翼尖掛架等等。
不難看出,在現代海空作戰中,艦載機不僅是制空權爭奪的關鍵力量,更是信息主導權的核心工具。編號60的殲-15能夠高效識別并驅離外國偵察機,說明中國海軍已經在遠程監控、空中警戒和快速反應方面建立起成熟的機制。這不僅提升了中國在周邊海域的態勢感知能力,也讓日本意識到,自己過去那種“抵近偵察+美軍支持”的模式正在失效。
航母(資料圖)
而山東艦上面的殲-15戰斗機均移除了發動機堵蓋,架好了舷梯,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飛行員可以迅速登機,起飛。山東艦值班戰斗機停放在飛行甲板后部,主要原因應該是飛機接到命令之后,可以從第3起飛點起飛,也就是長點起飛。長點起飛,距離相對較長,可以降低飛行員的壓力,提高任務效率。山東艦的艦載武器均處于準備狀態,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反潛火箭均指向側面,發射口罩已經取下。1130近防反導艦炮也取下了炮衣,隨時可以發射。
作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此次離港后將轉入實戰化訓練,涵蓋艦載機全天候起降、編隊協同防空、對海突擊等課目。甲板上的每一處細節——從地勤人員的戰術手勢,到戰機彈藥的掛載種類,都彰顯著這支年輕航母力量的實戰化能力已日趨成熟。此次以戰斗姿態遠航,既是對航母編隊快速反應能力的檢驗,也向外界傳遞出中國海軍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山東艦的每一次遠航訓練,都在為守護國家海疆積累實戰經驗。
航母艦載機訓練(資料圖)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山東艦的這次演練折射出中國海軍建設正在向"能力型"轉型。衡量一支現代海軍的實力,不僅要看艦艇數量,更要看其將裝備優勢轉化為實戰能力的速度與效率。航母作為復雜的作戰系統,其戰斗力生成涉及艦機協同、編隊配合、后勤保障等多個維度。山東艦能夠在非戰爭狀態下保持高度戰備,說明這些關鍵環節已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運行機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