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聽后卻搖頭提醒:“李阿姨,您睡得太早了,這對您現在的年齡來說,可能并不是最合適的。”這個回答,令不少人瞠目結舌。
我們常聽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生理節律發生了變化,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嚴格遵守“十點前必須入睡”的標準。
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盲目“提早入睡”,反而可能引發或加重一些健康問題。晚上十點前睡覺,真的錯了嗎?醫生提醒,關鍵不在時間點,而在是否符合個體的生物節律與身體狀態。
根據《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22年的一項研究,老年人的晝夜節律常常發生前移,也就是所謂的“早睡早醒型”,但這并不意味著越早睡越健康。
過于刻意地調整作息時間,反而可能擾亂原本已經適應的節律,誘發失眠、焦慮、心血管不適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屢見其例。
2023年,南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布通報,一位65歲的老人因“堅持九點半入睡”導致長期夜間覺醒、情緒低落、白天乏力,最終被診斷為老年性抑郁狀態伴睡眠障礙。醫生指出,問題的關鍵在于“睡得早,卻睡不好”,這比單純“晚睡”更危險。
這類人群往往形成了對某一時間點的條件反射,“一過十點就吃藥睡覺”,久而久之形成藥物依賴與節律紊亂。若未能在身體自然產生睡意的節律下入睡,反而導致次日精神狀態低下。那是否意味著老人可以隨意熬夜?當然不是。關鍵在于,尊重個體的自然節律,而不是追逐所謂的“黃金睡眠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