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即1950年7月13日,在試飛員弗拉基米爾·科基納基的駕駛下,伊爾-14原型機首次試飛。
至今仍活躍在航線上的伊爾-14客機。
這款雙發螺旋槳客機由伊留申設計局在伊爾-12的基礎上研制成功,并很快成為蘇聯最受歡迎的機型,同時也是最后一款活塞式客機。1953年開始批量生產,截至1959年停產,共生產了1348架,其中283架在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通過許可證生產。
伊爾-14三視圖。
伊爾-14是一款相當成功且非常可靠的飛機,它并沒有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在活塞式飛機逐漸退出舞臺、被噴氣式飛機所取代的時代問世。同樣因為如此,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它仍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至今一些轉入民航的伊爾-14仍在飛行。
伊爾-14早期量產型。
伊爾-14是蘇聯第一款能夠在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時,還可以繼續飛行的客機。甚至在起飛過程中,一臺發動機失效時,它還能完成起飛動作并盤旋回到機場降落,這樣出色的性能避免了許多災難事件。
停在莫斯科中央機場(霍登斯基機場)的伊爾-14。
20世紀50年代末,伊爾-14已經成為蘇聯民航在相對較短的國內航線上的主力客機。由于該機滿載商業飛行的實際航程為1250千米,所以它也出現在某些國際航線上。
安裝雪橇的伊爾-14降落在南極洲。
除蘇聯外,還有3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過伊爾-14,其中最大的用戶就是中國(140架)民主德國(80架)和匈牙利(57架)。盡管這款飛機沒有在技術層面引領航空業的發展,性能也并不特別突出,但它的誕生可以歸功于蘇聯航空制造業的成功。
博物館內的伊爾-14客機駕駛艙。
博物館內的伊爾-14客艙。
配備大型對開貨艙門的伊爾-14,拍攝于1970年斯德哥爾摩阿里亞蘭達機場。
航空博物館中的伊爾-14。
至今仍在飛行的伊爾-14。
從上到下:蘇聯,俄羅斯航空公司;蘇聯空軍;波蘭空軍;中國民航;埃及空軍;幾內亞共和國政府飛行中隊;印度空軍;阿富汗王國空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