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歲的趙先生最近總被肚子 “咕咕叫” 困擾,白天開會時聲響明顯,夜里還影響睡眠。他以為是餓了或吃錯東西,沒當回事,偶爾吃點助消化的藥應付。
可兩個月過去,癥狀不僅沒緩解,還添了腹脹和隱痛。去醫院檢查,醫生按壓腹部時發現異常腸鳴音,建議做腸鏡。結果出來后,趙先生愣住了 —— 潰瘍性結腸炎。
醫生解釋,腸道炎癥會打亂蠕動節奏,導致氣體和液體異常流動,引發頻繁腸鳴。若長期忽視,可能導致腸黏膜受損加重,甚至出現出血、穿孔。
原來,肚子咕咕叫若頻繁發作且伴隨不適,并非小事,可能是腸道疾病的信號,需及時就醫排查。
肚子“咕咕”叫是怎么回事?
肚子發出“咕咕”叫的聲音(醫學上稱為腸鳴音)是腸道蠕動時氣體和液體在消化系統中移動產生的正常現象。饑餓時,胃排空后,大腦會刺激腸道加強蠕動,推動殘留的氣體和液體,從而發出聲音。進食后,腸道通過規律蠕動混合食物,氣體(來自吞咽空氣或食物發酵)和消化液的流動也會產生輕柔的腸鳴音。如果氣體過多(如攝入豆類、碳酸飲料或吃飯過快),聲音可能更明顯,并伴隨腹脹。
某些腸道敏感的情況,如腸易激綜合征(IBS)或乳糖不耐受,也會使腸鳴音更頻繁或響亮。少數情況下,如腸道梗阻或胃腸炎,腸鳴音可能異常高亢或頻繁,并伴隨腹痛、嘔吐等癥狀。
這幾種“咕咕”叫要當心
肚子偶爾"咕咕叫"很正常,但某些特殊的腸鳴音可能預示著健康問題。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情況,建議提高警惕:
高亢的金屬音:當腸鳴音變得異常響亮,像"金屬碰撞聲",并伴隨腹脹、嘔吐時,要警惕腸梗阻。這種情況可能由腸粘連、腫瘤或腸扭轉引起,屬于急癥,需立即就醫。
持續不斷的腸鳴+腹瀉:如果肚子整天"咕咕"響個不停,同時出現水樣便,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若還伴有發熱、乏力,更要及時治療。
進食后加重的腸鳴:喝完牛奶或吃面食后肚子叫得厲害,伴隨腹脹、排氣多,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或麩質過敏等食物不耐受問題。
腸鳴音消失:如果肚子長時間"靜悄悄",同時出現嚴重腹脹、便秘,要當心麻痹性腸梗阻,常見于腹部手術后或嚴重感染患者。
夜間明顯的腸鳴:晚上安靜時腸鳴音特別明顯,伴隨反酸、燒心,可能與胃食管反流病有關。
肚子“咕咕”叫如何緩解?
肚子“咕咕”叫是腸道蠕動的正常表現,但若頻繁或伴隨不適,可通過以下方式緩解:
1. 調整飲食習慣
保持規律進食,避免長時間空腹,采用少食多餐(每日4-5頓)的方式可以減少胃酸對腸道的刺激;同時注意細嚼慢咽,建議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這樣既能幫助消化又能減少吞咽空氣導致的脹氣問題;此外,應盡量減少易產氣食物的攝入,如豆類、洋蔥、碳酸飲料以及高淀粉食物(紅薯、玉米等),這些食物在腸道內容易發酵產生過多氣體,加重腸鳴癥狀。
2. 優化飲食結構
對于頻繁腸鳴音或腸易激綜合征人群,可短期嘗試減少攝入不易吸收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如乳制品、小麥及部分水果),以降低腸道發酵產氣。同時,適當補充益生菌(如酸奶、泡菜)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3. 改善生活方式
飯后進行輕度活動,如散步10分鐘,以促進腸道蠕動,避免立即平躺。另外,焦慮會加劇腸鳴音,可通過深呼吸、冥想或規律運動調節。
4. 醫學干預
若腸鳴音異常頻繁,并伴隨腹痛、腹瀉、便血或體重下降,需排查乳糖不耐受、腸梗阻或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