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全面升級,美國恢復對烏軍援,英法牽頭組織30國聯軍將出兵烏克蘭,俄羅斯一邊只有朝鮮老撾派兵,現在局勢變成了3比30,俄羅斯退無可退。普京也終于想明白了,派拉夫羅夫來華交底。
難道說俄羅斯支撐不下去了嗎,此次訪華是有什么大動作了嗎?
前不久特朗普試圖用給烏克蘭援助武器迫使普京主動休戰,現特朗普已逐漸失去調停的耐心,以加稅威脅俄羅斯50日內停火。
據消息透露,特朗普將加碼對烏克蘭的援助武器,且有30個國家將派兵前往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普京又將如何應對呢?
而西方三十多個國家前腳在羅馬開完“烏克蘭復興大會”,嚷嚷著要幫烏克蘭重建武裝力量、保衛領空和黑海,后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悄沒聲地直奔了平壤。
更絕的是,俄軍少將突然爆出個大料:澤連斯基那邊,連撤離基輔的文件都在政府內部大喇喇地傳開了,連個“秘密”章都懶得蓋! 你說這仗打得,是不是越來越不對勁了?
牌桌掀了!俄烏沖突的代理人戰爭外衣被徹底撕掉,大國親自下場,賭上了真金白銀和士兵。這場戰爭的風向標,正被法國總統馬克龍一腳油門踩到底。
他不僅攢出了一個三十國的“援烏自愿者聯盟”,還在巴黎給這個聯盟安了個總部。這哪是開會喝咖啡的地方?分明就是一個高效的征兵站。更勁爆的是,英法兩國已經把話挑明了:準備向烏克蘭派駐五萬大軍,甚至還要搞個聯合空軍。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過去那種送武器、給情報、搞經濟援助的“幕后模式”徹底翻篇了。西方陣營正在從“間接輸血”轉向“親自下場肉搏”。烏克蘭的戰場上,很快就會出現越來越多非烏克蘭語的軍裝。這場沖突的性質,已經從一場代理人戰爭,質變成了大國之間“真刀真槍”的直接對抗。
歐洲國家為何突然如此大膽,敢把擱置許久的派兵計劃直接拍板?答案藏在美國。或者說,藏在前總統特朗普身上。
這位曾經被認為對俄態度曖昧的“生意人”,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不僅點頭同意恢復軍援,甚至還派了代表去參加那個商量出兵的“志愿兄弟”會議。美國這個“主心骨”一表態,歐洲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盟友,尤其是英法,瞬間就像打了強心針,熱血上頭,紛紛表示要掏出真金白銀。
可特朗普真是為了烏克蘭的自由嗎?恐怕沒那么簡單。在他眼里,這更像是一場絕佳的生意。他要做的不是自掏腰包,而是當個“總代理”,鼓動歐洲盟友花錢向美國買軍火,再把這些軍火送給烏克蘭。
歐洲國家們也心甘情愿地當這個“冤大頭”,這背后,是對美國主導地位的深度依賴。面對這股突如其來的西方“亢奮”,俄羅斯發言人只能無力地表示“遺憾”,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西方抱團取暖,擺出了三十國對陣的架勢。那俄羅斯呢?難道就成了孤家寡人?恰恰相反。普京手里也捏著幾張硬牌,正在組建一個“東方血盟”。棋盤的另一端,是俄羅斯、朝鮮和老撾,形成了一個“三對三十”的奇特對峙。
朝鮮這張牌,打得尤為響亮。金正恩已經把話放在了桌面上:無條件支持俄羅斯為“從根源上解決烏克蘭事態”而采取的一切措施。這可不是空頭支票。據信,朝鮮的武器彈藥正源源不斷地運往俄羅斯,甚至有傳言說,朝鮮的作戰部隊已經出現在烏克蘭前線。
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問平壤時,金正恩的承諾更是直接:只要俄羅斯需要,武器彈藥和士兵,管夠!兩國已是“同盟”關系,這份在刀尖上建立的友誼,成了俄羅斯最硬的后盾。
而老撾的加入,則更像一個信號彈。這個東南亞小國派出的排雷工兵雖人不多,但意義重大。它成了第一個公開站隊俄羅斯的東南亞國家,擺明了不怕西方制裁。
這個“樣板”一旦立起來,就可能帶動更多非西方國家。西方越是極限施壓,反而越是把這些國家推向俄羅斯,給普京打開了一條通往“東方”的活路。
不過,“三十對三”這個數字,聽起來嚇人,卻不代表西方聯盟就是鐵板一塊。聯盟內部,早就不是一條心了。一邊是德、法這樣的歐洲大陸國家,聲嘶力竭地主張加大援助力度,連遠程導彈都敢承諾。
另一邊,美國自己內部卻在激烈拉扯。國防部的鷹派想讓普京“付出代價”,而另一派則清醒地認識到,美國根本沒能力同時在烏克蘭、以色列和亞太三條戰線上燒錢。
甚至已經有人開始鼓吹“為了圍堵中國,必須放棄烏克蘭”的論調。這種內部的撕裂和博弈,才是“三十對三”表象之下,真正的隱憂。國際關系有時就是這么諷刺。西方越是瘋狂加碼,試圖把普京逼到墻角,結果反而激得金正恩把“全力保俄”的底牌亮得更徹底。
原本似乎孤軍奮戰的普京,手里的籌碼不減反增。
走到今天這一步,普京似乎也徹底看清了局勢,扔掉了所有幻想。他不再指望西方會心軟,也不再對談判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他最近說得很明白,俄羅斯和西方的矛盾,從來不是什么意識形態之爭,而是赤裸裸的地緣政治掠奪。蘇聯解體都沒能換來尊重,俄羅斯還有什么可退的?
從俄羅斯國內的輿論看,這早已不是普京一個人的戰爭,而是整個民族的“存亡之戰”。這種決絕的士氣,意味著即便普京不在位,戰爭的馬車也難以停下。
普京的策略也隨之調整:一邊繼續用軍事壓力耗盡烏克蘭的談判本錢,一邊又擺出“邊打邊談”的姿態。這套“極限施壓”的玩法,和特朗普的風格簡直如出一轍。
牌局已經打到了這個份上,簡單的數學題早已失效。這不是一場比誰人多的游戲,而是一場比誰先眨眼的膽小鬼博弈。最后的勝負,或許就取決于誰的神經能繃到最后那一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