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棵樹愛樂樂團主辦的2025第二屆上海九棵樹貝多芬國際藝術節,由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與蘭心大戲院攜手舉辦。今天(7月15日)在蘭心大戲院隆重上演藝術節開幕式音樂會。這是一次“新時代”與“老歷史”的握手,是上海這座國際化城市文化版圖的“雙向奔赴”。
九棵樹——奉賢新城新的“文化地標”,代表著數字化、生態化、年輕化的上海“新增長極”;蘭心——1866年落成、遠東最早的西式劇場,濃縮了近代中國百年文化記憶。兩大場館首次聯動,把最先鋒的聲學、舞臺技術與最古老的磚木、鎏金包廂并置,形成“跨時空對話”的觀演場域,象征上海在“一江一河”之外又構建了一條“古今文化走廊”。
藝術節以貝多芬音樂為核心,卻并不止于復刻德奧傳統,而是通過“肖邦遇見江南絲竹”“肖斯塔科維奇”專場音樂會,中西音樂的完美融合等一系列策劃,由指揮大師湯沐海等著名音樂家們把250年前的音樂意境注入2025年的東方語境,完成經典的“二次創作”。蘭心的歷史包漿為“老經典”提供原真氛圍,實現時間折疊。本屆藝術節把一半音樂會放到奉賢,讓新城居民步行15分鐘就能聽到精彩的交響樂等其他中西音樂,同時把九棵樹愛樂樂團請進蘭心,與國際知名音樂家們同臺演出。這種“雙向破圈”既兌現了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承諾,也用藝術為新城導入了人流與認同。
貝多芬的交響樂誕生于歐洲劇變時代,舉世聞名的第九交響樂“歡樂頌”唱響普天下人們對自由、尊嚴與共同體的渴望。150年后,蘭心曾是辛亥義士、抗戰音契的見證者;今天,九棵樹又在示范“雙碳”與數字化未來。兩座劇場以同一系列曲目共振,發揚貝多芬的啟蒙精神。
這場合作不是簡單的“老劇場+新劇院”,而是用音樂把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編織成一條可感、可游、可再生的“城市文化時間軸”,讓經典成為解決當代問題的活資源,而非博物館里的標本。音樂是國際語言,它聯動全世界人民的心,相信這屆上海九棵樹貝多芬國際藝術節的音樂會將給上海市民帶來新的音樂感受。
報送:上海九棵樹愛樂樂團
編輯:何海丹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