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特朗普向俄羅斯甩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羅斯必須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
否則,美國將全面啟動關稅制裁,稅率高達100%。
不僅如此,凡是與俄羅斯開展能源貿易的國家,也將被一并連坐,遭受所謂的次級制裁。
就在幾天前,特朗普還在私底下與普京通話,聲稱對話愉快,現在轉眼間翻臉如翻書,用關稅大棒直指克里姆林宮。
那么這究竟是特朗普的權謀之計,還是一場精心布置的經濟戰?中國是否會成為這場風暴中的受害者?
不得不說,特朗普這個人,算盤打的夠響,也夠直白。
他很清楚俄羅斯與美國的直接貿易額,早已縮水至谷底,就算關稅加到100%,對俄羅斯本身也掀不起多大浪花。
所以他真正想敲打的,并不是俄羅斯,而是那些還在與俄方保持能源貿易的國家,比如說中國、印度、土耳其這些國家,而這便是次級關稅的核心。
數據顯示,2024年俄羅斯能源出口收入高達2824億美元,占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國采購占比高達33%,印度25%,土耳其為22%。
一旦美國對這些國家征收100%乃至更高關稅,不僅俄羅斯的戰爭資金鏈將被斬斷,這些國家的對美出口也將面臨巨大沖擊。
此外特朗普還公開表示,美國將援助烏克蘭數十億美元的軍火,首批包括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但這些武器不是白給的,將歐洲國家將買單,美國軍火商則坐收漁利。
現在的特朗普一邊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一邊悄悄數著軍火訂單的利潤數字,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場帶有強烈經濟動機的戰爭操作罷了。
而對俄羅斯而言,這場關稅威脅并未撼動其戰略節奏,普京本人并未對此大動干戈,克宮僅淡淡回應稱,美烏之間軍援一直都存在,而美俄之間的溝通仍十分必要。
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證券交易所指數在特朗普聲明后竟然上漲了,這背后透露的,是俄羅斯對美國政策的熟視無睹。
普京顯然早有準備,據情報披露,俄軍總參已向總統遞交新一輪總攻計劃,并獲得批準,目標正是頓涅茨克等烏東四州的全面控制,而這場攻勢的時間窗口,恰好就是特朗普給出的50天期限。
與俄羅斯的鎮定相比,烏克蘭方面則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在與特朗普代表凱洛格會面時,澤連斯基雖口頭表示感謝,卻也難掩心中忐忑。
因為他也明白,特朗普這份最后通牒更像是對烏克蘭的倒計時,而不是對俄羅斯的施壓,50天的窗口期,足夠普京發動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在歐洲方面,北約秘書長呂特對特朗普的承諾表示無比感激,稱這是關鍵時刻的關鍵支持,但不少歐洲議員卻私下擔憂,特朗普這份最后通牒,實則是給俄羅斯一份緩沖期,讓普京有時間完成軍事部署。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原油中,俄羅斯石油占比高達20%,超越沙特成為第一大來源國。
中俄能源合作已形成穩定通道與獨立運輸網絡,若次級關稅真的施行,中國企業無疑將面臨成本飆升、出口受限的巨大壓力。
更棘手的是,美國此舉有可能對中美剛剛緩和的關系,再度造成沖擊,在中美博弈的大棋盤上,特朗普這步棋,顯然不是為了烏克蘭,而是借機壓制中國的全球經濟影響力。
特朗普不是不知道中國的強硬態度,他也明白,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勒索。
盡管如此,特朗普仍不惜激怒中印等國,推動國會起草對中國、印度等俄羅斯石油購買國征收高達500%能源進口關稅的法案。
然而就在特朗普宣布計劃的同時,俄外長拉夫羅夫來到北京,與中方高層展開密集對話,雙方迅速達成戰略共識,將共同應對美方的次級制裁。
中國沒有示弱,反而更堅定了深化與俄羅斯的能源與戰略合作。
印度方面也毫不含糊,莫迪政府公開表示,如果美國對印度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印度將采取對等反制。
特朗普此前剛剛炫耀自己與印度達成了貿易勝利,現在卻又揮舞關稅大棒,實在讓人看不懂他的邏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未雨綢繆,面對來自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不但要穩住內部經濟,更要抓住與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家的戰略協同機會,構建更牢固的能源朋友圈。
對特朗普而言,他或許可以用關稅贏得短期選票與軍火商青睞,但想借此逼中國讓步,無疑是癡心妄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