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把矛頭對準了臺海,不過這次不是直接對中國發話,而是對自己的盟友下手了。近日,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表態,如果中美因為臺海問題開戰,他們到底是要站隊,還是袖手旁觀?
消息一出來,國際輿論炸開了鍋。按理說,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向來玩“戰略模糊”,自己都沒說清楚會不會出兵,憑啥逼盟友表態?這背后其實藏著特朗普的三步棋。
首先,特朗普這是在給中國下套。他心里清楚,直接跟中國硬碰硬風險太大,不如拉上盟友當炮灰。要是日澳被逼著表態支持美國,那就等于在中美之間劃了條紅線,中國投鼠忌器,說不定就會在貿易談判或者其他領域讓步。
就像當年美國在南海搞“航行自由”,拉著盟友壯膽,其實就是想把水攪渾,讓中國難以下手。
特朗普這是在測試盟友的忠誠度。他上臺后一直抱怨盟友“占美國便宜”,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增加國防開支,可這倆國家磨磨蹭蹭就是不動。
這次拿臺海當試金石,誰要是敢不表態,特朗普就有借口削減軍事保護或者加征關稅。就像之前美國對歐盟加征鋼鋁關稅,就是用經濟手段逼著盟友聽話。
最后,特朗普這是在轉移國內矛盾。美國國內經濟一團糟,通脹高企,民眾怨聲載道。
特朗普把焦點引到臺海,既能塑造“硬漢”形象,又能把國內問題甩鍋給中國,說是因為中國“威脅”才導致美國經濟困難。這招他以前用過多次,屢試不爽。
日澳被逼到墻角:表態還是沉默?這是個難題
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就像被架在火上烤,左右為難。
先說日本。日本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放棄戰爭權,自衛隊只能在本土防御。要是跟著美國摻和臺海,那就等于違反憲法,國內反對聲浪肯定翻天。
而且日本經濟對中國依賴度極高,2024年中日貿易額超過3700億美元,要是得罪中國,汽車、電子這些支柱產業都得遭殃。可要是不表態,美國又會施壓,甚至削減對日本的安全保護。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因為美國要求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直接取消了原定的日美安全對話。
再看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美國在亞太的重要盟友,可它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中澳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要是表態支持美國,中國肯定會報復,鐵礦石、農產品這些出口都得受影響。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剛結束訪華,就明確表示“不希望現狀發生任何改變”,還拒絕提高國防開支。可美國不依不饒,五角大樓甚至威脅要減少對澳大利亞的軍事技術轉讓。
更尷尬的是,美國自己都沒說清楚會不會保衛臺灣。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要求盟友表態,另一方面又堅持“戰略模糊”,這讓日澳覺得被耍了。日本防衛省就直言,“很難回答假設性問題”,澳大利亞國防部長也說,“是否參戰由當時的政府決定,而非提前承諾”。
中美博弈升級與全球連鎖反應
特朗普這一招就像往火藥桶里扔了根火柴,臺海局勢瞬間緊張起來。
中國這邊反應迅速。解放軍在臺海周邊展開“海峽雷霆-2025A”演習,出動航母、殲-20戰機和東風導彈,擺明了是在警告美國和“臺獨”勢力。
商務部還根據《反外國制裁法》,把38家涉及對臺軍售的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它們在中國做生意。中國外交部更是直接警告,“任何分裂中國的行徑都將遭到迎頭痛擊”。
美國也沒閑著。五角大樓啟動“復制者”計劃,要在臺海部署數千架無人機和無人艦艇,揚言要把臺海變成“無人地獄”。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甚至宣稱,要讓解放軍“一個月內痛苦不堪”。可專家分析,美國這招效果有限,解放軍的反無人機系統和電子戰能力可不是吃素的。
最慘的還是日本和澳大利亞。它們夾在中美之間,里外不是人。要是跟著美國走,經濟受損;要是不聽美國的,安全受威脅。更要命的是,美國的信譽正在崩塌。
之前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說停就停,現在又逼著盟友當炮灰,誰還敢真心跟美國混?
這場博弈的影響已經波及全球。歐洲國家紛紛表態,不愿卷入臺海沖突;東南亞國家則呼吁保持克制,避免局勢升級。就連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出來喊話,“臺海和平穩定關乎全球利益,各方應保持冷靜”。
現在的臺海就像個火藥桶,稍有不慎就會爆炸。特朗普的這步棋看似高明,實則把世界推向了危險邊緣。
日澳的沉默或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但誰也不知道,這場風暴什么時候會真正爆發。
環球網:美施壓應對“臺海戰爭”,日澳拒表態
中國新聞網:反制美對華加征關稅,大陸為何制裁十家“不知名”對臺軍售美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