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大理蒼山野生菌進入生長旺季,“采菌子”成為不少市民和游客親近自然的熱門選擇。然而,隨著采菌熱潮升溫,過度采集、隨意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及緩沖區、亂扔垃圾等行為對蒼山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同時伴隨的安全風險也引發關注。
夏季的蒼山草木蔥郁,各類野生菌悄然生長,吸引著大量市民游客進山尋覓。部分采菌者為追求“爆筐”效果,不僅踩踏菌類生長區域,更使用工具翻挖土壤,甚至對未成熟菌類、毒菌一并采挖,采后隨意丟棄的行為也阻斷了孢子傳播。
與此同時,進山人群增多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塑料瓶、食品包裝袋等廢棄物被隨意遺留林間,對蒼山自然環境造成污染。
據蒼山馬龍峰護林防火點護林員馬學科介紹,從去年開始,每到采菌旺季,每天經該卡口上山的采菌者有四五百人。“蒼山地形復雜,氣候多變,夏季也可能氣溫驟降,云霧彌漫時能見度極低,且多懸崖峭壁。” 他介紹說,近年來蒼山多次發生入山人員違規進入未開發區域迷路、失聯事件,蛇蟲出沒、雨季路滑等因素也增加了安全隱患。
馬學科
馬龍峰護林防火點護林員
我們各個卡點也已加強巡護力度,勸阻違規采集野生菌行為,禁止大家違規進入緩沖區或核心區。
“現在我們增派了人手,輪流值守外加視頻監控。” 馬學科介紹,除了卡口查驗,護林員隊伍還加大了山林巡護力度,沿熱門采菌線路增加巡邏頻次,對違規闖入未開放區域的采菌者及時勸導制止,對亂扔垃圾、破壞植被等行為現場教育糾正。“遇到不了解規定的游客,我們會耐心講解《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條例》,讓大家明白‘護山才能有菌采’的道理。”
記者在蒼山各主要入林卡口看到粘貼著《關于嚴禁違規進入蒼山的通告》,明確標注核心區、緩沖區禁入范圍,以及違規進入的處罰標準,對違規進入核心區、緩沖區的將依法處以1000元以上罰款。
“保護蒼山生態,并非禁止采菌,而是要科學、適度、文明采集。”大理市蒼山分局大理片區管理站站長楊俊靈強調,廣大市民游客應遵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條例》,應在指定區域開展活動,不得擅自進入未開放區域進行采菌等活動。
楊俊靈
大理市蒼山分局大理片區管理站站長
請廣大游客認真遵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保護管理條例》的規定,合理規劃旅游路線,進入蒼山海拔2200米以上的自然保護區管理范圍內應當按照蒼山景區的管理規定,在指定區域開展活動,不得擅自進入未開放區域開展探險,溯溪,露營,采菌等活動。進入蒼山景區注意人身安全,不破壞自然景觀及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共同守護蒼山自然美景。
業內人士指出,適度采摘成熟菌類對生態影響較小,關鍵在于遵循“不采小菌、不連根拔起、不破壞菌絲”的原則。同時,采菌者應增強安全意識,提前關注天氣變化做好路線規劃,避免進入未開發區域;隨身攜帶垃圾袋,將廢棄物帶出山林,杜絕亂扔垃圾行為。
蒼山的野生菌是自然的饋贈,守護這份饋贈,需要每一位進山者的自覺與擔當。文明采菌、適度索取,才能讓蒼山的生態平衡得以維系,讓這份“山林之趣”可持續傳承。
記者:楊雨 謝華新
編輯:楊雨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七條?洱海保護管理應當劃定湖濱生態紅線、湖泊生態黃線和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與綠色發展區:
(三)綠色發展區為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以外的洱海流域。
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前款規定劃定洱海湖濱生態紅線和湖泊生態黃線,確定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的具體范圍,向社會公布,并對洱海湖區界線、湖濱生態紅線設置界樁,對湖泊生態黃線設置標識。
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內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和洱海入湖河道管理的,還應當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