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魂殤》首版于2020年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為“殤”系列三部曲的首部作品。2025年2月,《魂殤》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加上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婚殤》、2023年出版的《戀殤》,并稱“當代知識分子心靈三部曲”。
將“魂殤”用作小說的名字,應是起因于小說中一個重要的“敘事因子”——畫家程步濤的猝死。程步濤的猝死是小說的懸念或者說是懸疑的起點,但這一突發事件所引發的后續故事,以及紀實、報告文學作家童慶與他當年的知青戀人蘭梅萍在泗溪大隊做知青時的故事亦即小說的回憶性敘事,共同構成了《魂殤》。這部堪稱新時代里知識分子題材的傳承賡續之作,是反映當年知青這一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在新時代生活的作品。
小說雖名為“魂殤”,但單就小說的敘事調性而言,給讀者的感覺卻是清新自然、不疾不徐、雋秀雅致的。小說在尋歷史之根、尋文化之根、尋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之根等方面,做著淳樸而真摯的找尋。
20世紀80年代,在眾多的知青題材作品里,葉辛的知青題材作品備受關注,另外像阿城的“三王”小說等也堪稱代表。不乏學者認為尋根小說其實還要靠知青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及之后,以王曉明和陳曉明為代表的觀點被大眾所接受。王曉明認為知青經歷被尋根作家視為一種寫作資源,而這種知青經驗披上文化外衣則呈現“尋根”樣貌;陳曉明認為尋根小說本就是知青文學的再命名:“‘尋根’群體基本上都是知青群體這一事實,決定了尋根小說本來就是知青小說的再命名。”在近些年的長篇小說創作領域,反映知青與知青在當下新生活、新發展、新面向的作品,鳳毛麟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魂殤》值得一讀。
葉辛(左)正在為讀者簽書
《魂殤》是現實主義題材,巧用懸念(懸疑)的敘事手法。童慶與法醫諸葛諍就宛如懸疑推理小說里常常采用的人物設置,即由一個調查員+警察或者兩位警察組成“探案搭檔”。這個探案搭檔牽引出與程步濤有關的一些人物的故事。
《魂殤》以現實性敘事、當下敘事為主,兼具知青故事的回憶性敘事。小說寫得最為感人的故事,應該是童慶與蘭梅萍在當下相遇時所激起的往事記憶與情感漣漪。作者有著在心理現實主義方面的卓越表達。在寫到當年知青生活的回憶性敘事,寫到童慶與蘭梅萍再次相遇相戀的繾綣情感、心理狀態時,都顯示出老作家在寫作筆法方面的成熟與老練。
由作家出版社、上海作家協會主辦的葉辛“知識分子心靈三部曲”作品研討會今年6月在京舉行
此外,《魂殤》也兼具虛構性文體與非虛構元素的寫作特征。《東方神探諸葛諍傳奇》,這個《魂殤》小說文本中內嵌的“小說文本”,是《魂殤》主人公童慶一直在寫作的書,為此有著很多童慶如何同諸葛諍搭檔,親臨案發現場以及新書的出版發布等方面的有關內容。童慶這個人物身上,應該有著很多來自作家葉辛自身“敘事元素”的影子。但這種既可為互文性考察,卻又不具真實性印證的小說寫法,本身就讓小說在虛構性與非虛構性的兩相撞擊中,氤氳出很多文學性與可直擊心靈、切入人內心的藝術性元素與力量。作家在一種可近可遠的敘事距離中自如調度,筆法靈活,身手不凡。
(作者為《文學評論》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原標題:《從《魂殤》讀懂當代知識分子:葉辛筆下的理想與掙扎,你共鳴了嗎》
欄目主編:王一 文字編輯:欒吟之
來源:作者:劉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