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丟了東西,價格昂貴的報警、懸賞,價格不貴的找不到也就自認倒霉了,可同樣是丟了東西,在山西大同發(fā)生的這件事,卻顛覆了普通人的認知。
一位姓盧的女生在山西大同旅游期間,不小心弄丟了孩子的電話手表,隨后一個電話打過去,兩名環(huán)衛(wèi)工人被派去8噸垃圾中尋找。
在盛夏高溫下,這兩名環(huán)衛(wèi)工人翻找了整整4個小時,最終找到了這塊普通的兒童電話手表,城管局副局長接受采訪時表示:“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盡力去做”;盧女士一家也表達了感激之情:“很感激大同能有這樣溫暖的舉動,很開心。”
山西大同“電話手表”事件反轉,呂女士身份曝光,真相揭曉
可以看出,無論是丟手表的盧女士還是當?shù)氐某枪芫指本珠L,都在盡全力的把“電話手表事件”宣傳成一個暖心的故事,但就像無數(shù)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一樣,這件事放在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本身就引入不適。
就像網(wǎng)友們所說的那樣:“功勞是局長的,手表是盧女士的,汗水是環(huán)衛(wèi)工的,盧女士給環(huán)衛(wèi)工補貼了嗎?”“多大的地位,這么興師動眾的?”
顯然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最打動人的不是失而復得的喜悅,而是在烈日炎炎的高溫下,兩名環(huán)衛(wèi)工人為了找到一塊普普通通的電話手表,用4個小時去翻找8噸垃圾的心酸與無奈。
因此網(wǎng)友們看到的不是暖心的舉動,而是權利濫用下勞動力價值被忽視、甚至被無視的心酸。于是有網(wǎng)友順著一開始的猜測,去挖掘盧女士的身份背景。
這不挖不知道,一挖嚇一跳,有網(wǎng)友扒出盧女生是某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從盧女生到盧主任,身份的曝光也將真相揭曉,網(wǎng)友們徹底坐不住了。
有網(wǎng)友用一句話就總結出了事情的本質:“盧主任一句話,環(huán)衛(wèi)工人找斷腿”,試問普通人丟了東西會打12345嗎?就算打了,又真的能有盧主任這么立竿見影的效果嗎?
大家憤怒的不是丟了東西該不該去找的問題,失物尋找本身無可厚非,問題在于方式和代價。
對基層勞動者的漠視,揭開特權階層虛偽的面紗
一個普通的兒童電話手表,市場價格通常在幾百元左右,而讓兩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8噸垃圾中尋找4小時,這種勞動付出與物品價值嚴重不成比例。
盧主任作為家長,孩子丟失了一個可替代的物品,她沒有引導孩子承擔責任,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份或關系,讓他人付出不成比例的勞動來彌補這個小錯誤,這才是大家憤怒和不滿的關鍵。
這種做法等同于在暗示孩子:你的小錯誤可以通過別人的辛苦來彌補,你不需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這正是許多人批評的“特權教育”——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一種思想:有些人天生就應該為你服務,你的便利比他人的辛苦更重要。
至于當?shù)夭块T的回應更是越抹越黑:“并非特殊個例,百姓有需求就要去做”,如果每個游客丟失物品都要如此處理,城市服務體系將如何運轉?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假設,更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解釋。
在這場以“暖心舉動”為噱頭的博弈中,最令人心疼是莫過于那兩位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是底層勞動者的縮影。
在整個事件報道中,環(huán)衛(wèi)工人仿佛只是工具,他們的辛苦勞動被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的感受和健康風險幾乎沒有被提及,而這種對基層勞動者的漠視,在某些“特權群體”中已經(jīng)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
否則盧主任作為游客,第一時間想感謝的就不會是城管局副局長,畢竟他的雙手沒有翻找過8噸的垃圾。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