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在江西南昌乘坐某平臺“特惠快車”時,遭遇司機“有償開空調”的情況。該網友上傳的照片顯示,車內貼有告示,明確寫道:“如需空調掃碼3元,自動開啟”,并注明“特惠訂單不含空調服務,自愿消費”。該網友表示,南昌夏季炎熱難耐,司機此舉極不合理,引發大量網友熱議和共鳴。
按理說,盛夏時節打車,車內開空調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可如今,乘客為了車程清涼,不得不在車費基礎上再付一筆“空調費”。這筆“空調費”到底收得有沒有道理?
從法律層面看,網約車司機接受平臺派單后為乘客提供服務,實際上已與平臺、乘客形成了合同關系。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司機為乘客提供開關車窗、空調等基本服務,屬于合理范疇。這么說來,單獨加收“空調費”不合情理,也有巧立名目、強制收費之嫌。況且,多家網約車平臺均表示:在乘坐網約車時,乘客不需要支付“空調費”。如果平臺收到乘客相關投訴,將會對司機作出停運處罰。
不過,事出皆有因。酷暑之下,司機與乘客同乘一車,誰不想擁有舒適的環境?但司機寧可自己一起汗流浹背,也要咬牙關空調,不合常理。若不問緣由,一味地將加收“空調費”之責歸咎于司機一身,也有些片面。事實上,對于加收“空調費”這事兒,司機也是“一肚子苦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網約車平臺采用“特惠快車”“一口價”等低價服務招攬乘客。然而,平臺對司機的抽成并未減少,高溫補貼也并不多,導致司機收入縮水、壓力增大。司機為彌補損失,無奈之下才想出違規向乘客加收“空調費”的對策。這波操作的“因”,在于平臺強力壓縮運營成本,壓力轉嫁到了司機身上;“果”,是乘客只得在司機的對策下,汗流浹背地買單,而司機成了“背鍋俠”。可見,表面上的“司乘矛盾”實質上折射出網約車行業利益分配不均的深層次問題。
網約車行業內卷,不能把司機的辛苦錢“卷”進去,更不能犧牲廣大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問題既已如此,除處罰違規收費的司機外,改變網約車平臺的定價機制才是關鍵。一方面,網約車平臺可以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動態調整運費定價,避免行業“價格戰”對司機收入造成過度擠壓。同時,也必須將汽車的空調能耗考慮到駕駛成本里,合理設定抽成上限,并針對極端天氣、特殊路況設置平臺補貼。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及時叫停網約車平臺的惡意低價行為,防止平臺以各種方式變相壓價,并強迫司機接單。
3元“空調費”雖然不多,但收得不合規、不合理,影響的是乘客的切身體驗和網約車的長遠發展。當網約車平臺回歸良性競爭基礎上的合理定價,廣大司機才能不為“蠅頭小利”向乘客發難,真正擁有勞動者的體面,而乘客也可以舒適乘車,安心享受應有的服務。
(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