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兩位環衛工人冒著酷暑,4個小時翻遍8噸垃圾,只為給游客找一只兒童手表,一開始網上是鋪天蓋地的贊揚,不過隨著報道的深入,最終翻車了。因為,在很多人看來,這種所謂的“暖心”,是在無視基層工人的付出。最可笑的是,女子的炫耀、領導的邀功、讓辛苦付出的兩位環衛工大爺反而成為了背景板。
隨著輿論的發酵,官方出來回應了,稱當事人為普通游客,翻找垃圾的地方有通風設備,不存在室外暴曬情況。盧女士給予了一個紅包,被干部拒收。官方還表示會對環衛工人給予一定的獎勵。不過,對于官方的回應,網友仍不買賬,有網友對“盧女士表示發紅包對方拒收”這個細節感到疑惑。紅包是發給城管局工作人員的,還是發給環衛工的?拒收的是城管局工作人員還是環衛工?總不能城管局自己請客,讓環衛工買單吧!這種不以人為本,不把環衛工人當人的新聞怎么好意思唱贊歌的?
說到底,為什么這條“暖心視頻”觀眾不喜歡看?首先就是因為太多觀眾都是基層的人民,而翻找垃圾的環衛工,可能就是他們的父母、親戚、鄰居。這些網友看到視頻更多的感覺,不是暖心,而是心疼,是覺得不平等!
其次,作業環境也是一個因素。這是一堆垃圾不是普通雜物。高溫之下,垃圾在迅速腐爛,即便佩戴口罩也未必能隔絕,何況要在垃圾里面細細翻找,這其中存在無法回避的衛生和健康問題。可是從媒體一開始報道的情況看,兩名環衛工人似乎并未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
更諷刺的是,這件事的結局是,盧女士的需求得到了響應,官方得到了好名聲,而環衛工人呢?他們冒著風險,付出了勞動,最終卻被一句“無私奉獻”輕描淡寫地帶過,而網友那些“不值得”的質疑,歸根結底是在追問,為什么對環衛工人沒有補償?為什么淡化他們的苦勞?誰又來心疼他們?
暖心的故事,不能用一線勞動者的血汗來裝點,對游客暖心也要對環衛工人暖心,這樣的暖心才是真正的暖心。希望兩位環衛工人能切實地得到補償,也希望今后少一點自我感動式的“暖心”宣傳,多一些實實在在的關懷,讓城市的發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勞動者,這才是城市文明應有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