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卡片關注燕梳樓主
最近,一個令人憤懣的事件在社交平臺引發軒然大波:一名中國女大學生與一名烏克蘭男子發生了私人關系后,這名男子居然毫無廉恥地在網上公開炫耀,甚至擅自發布了該女生的照片,引發網絡熱議。
原本,這是一件典型的“女生受害、男方侵權”的倫理事件,令人沒想到的是,女生不僅沒有獲得學校和社會的基本同情,反而被她所在的高校依據“有損國格校譽”的八十年代陳年校規進行處分,還被校方實名曝光,隨即多家主流媒體也跟風轉發了她的名字與經歷。
在這一連串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背后,我們不禁要問一句:是誰在玷污所謂的“國格”?又是誰在助紂為虐,將道德當成了利器,對受害者二次傷害?
“與外國人不當交往,就有損國格”?那國格也太廉價了!
這所高校的校規還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思維邏輯中:“與外國人不當交往,有損國格與校譽。”
好家伙,一個成年人和外國人談戀愛、發生關系,就等同于出賣國格?那請問,國格是談戀愛談壞的嗎?是睡一覺就睡塌的嗎?還是說,中國人和外國人談感情就是“失格”?
這種思維要是再放寬一點,怕不是可以直接回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外老路上去了。
別忘了,現在是2025年,不是1985年。我們強調開放、國際化、文化自信,卻還在用冷戰時代的道德審判標尺來懲罰一個無辜的女孩。
這種做法不只是落后,它簡直是對現代法治與人權理念的背叛。
如果國格真有那么“脆弱”,那請問,那些對外國資本低眉順眼、賣地賣資源、強行推動中外合作辦學卻掏空本土教育資源的人,又算哪門子的“守護者”?
如果私德問題就能動搖國格,那那些打著“愛國”幌子,把家屬資產轉移海外、子女全部送出國的公知權貴,又該如何論處?
這些人才是國格的真正掘墓人。
“失德”到底是誰在定義?為什么女生總是替罪羊?
在這個事件中,最讓人憤怒的是“雙標”:
炫耀并曝光照片的烏克蘭男子,成了網絡的“神秘獵人”,盡管極其不道德,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指責;
被曝光、被羞辱的卻是那位女大學生,仿佛她犯了天大的罪過,仿佛她的身體屬于國家,屬于學校,不容她“私自處置”。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劇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開房門”“艷照門”到一樁樁“道德風波”,女性一次次成為“公共道德”的犧牲品。
我們總是迅速地將“失德”的標簽貼在女人身上,卻從不問:是誰泄露了隱私?是誰利用她的信任去博取關注?是誰助長了網絡暴力的狂歡?
一個女學生的愛情或私事,并不需要任何組織或媒體來加蓋“國格審查”的紅章。她最大的“錯誤”,不過是輕信了一個人,而非背叛了國家。
如果這就叫“有損國格”,那學校自己將她姓名公之于眾、媒體鋪天蓋地轉發——是否算“公開侮辱國民”?是否構成“精神傷害”?
在我看來,這種處理方式根本不是在維護校譽,而是在拿道德當鞭子,抽打那個最弱、最容易成為犧牲品的人。
校規成了“斷頭臺”,媒體成了“刀把子”,誰在借尸還魂?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這所學校引用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校規,來處理一個發生在社交網絡時代的輿情危機。
八十年代是什么時代?那是一個社會還高度計劃、意識形態管控嚴格的年代。
而現在是一個網絡爆炸、信息無邊界傳播的時代,用三十多年前的尺子,來丈量今天的復雜人際關系,這不是愚蠢,是反動。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校規為什么幾十年不改?誰在維護這樣一套落后的管理思維?難道校規不是應當隨著社會環境、教育理念和人權意識的演進而不斷修正的嗎?
再看媒體的表現,就更令人齒冷:受害者被“官方”認證為失德者,隨即成了新聞流量的焦點,不僅各大主流賬號競相轉發,還配上照片、評論、甚至暗示性語言。
這哪里是新聞,這是現代版的“示眾游街”!這才是真正有損“國格”的行徑。
媒體不是審判庭,不是道德警察,更不該是“受害者羞辱機制”的放大器。那些打著“監督”“曝光”旗號、卻無底線蹭熱度的賬號,才是文明社會的恥辱。
今天你為女生沉默,明天輪到你“有損國格”
事件發展至今,最大的悲哀是:學校沒有反思,媒體沒有道歉,社會也并未就此展開一次關于“個人隱私”“女性權利”“校園自治”與“輿論責任”的集體討論。
我們習慣性地看客圍觀,卻忘了,每一個個體的尊嚴和權利都是公共文明的基石。
今天是那個女學生,明天呢?
也許你只是發了一條“言辭激烈”的微博,也許你穿了件“不合規范”的衣服,也許你在深夜和某個外國朋友吃了頓飯。
只要有人愿意給你安上“有損國格”的帽子,只要校規和體制還停留在“道德至上、法理靠邊”的水平,你隨時可能成為下一個“反面典型”。
誰守國格,誰毀國格,良知自有判斷
什么才是國格?是一個民族對人權的尊重,是對弱者的保護,是制度和倫理的進步。
而不是靠“私生活審判”來維護表面的整潔、靠“羞辱女性”來掩蓋權威的無能、靠“過時校規”來彰顯教育的僵化。
讓我們把“國格”從高高在上的道德口號里解救出來,回歸它應有的內涵:尊重公民、尊重個體、尊重人格。
至于那些躲在體制背后、以“道德”之名砍人的人,才是最該被清算的“有損國格者”。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的過程與圖片均源自網絡。為提高可讀性,部分細節已潤色,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本文旨在傳遞社會正能量,無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導。若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迅速刪除相關內容。對于事件存疑部分,一經聯系,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Vjilu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