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網上看過一個旅游博主推薦福州的視頻,他去年來到福州,作出的評價是當之無愧“千園之城”,市區遍地是公園,水清岸綠,榕蔭蔽日,空氣清新。但他也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路上行人這么少,把這么多美麗的公園留給他獨自享受。
為什么會覺得福州人少呢?固然是因為他來時是盛夏季節,夏日炎炎又趕上工作日白天,街上沒什么人也很正常。但跟其他GDP相近的省會相比,比如鄭州、長沙、西安、合肥等城市都有常住人口上千萬,福州的人口數量確實有點少,無怪乎有人覺得福建沒有大城市。
再加上這些年福州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在四面八方建新城區,人口也分流出去不少,二十年前開始的疏解老城、建設新城已看到明顯成效。先把鼓樓、臺江的人口往晉安、倉山趕,再往后又把晉安、倉山的工廠往閩侯搬。今年4月15日文章我就說過,閩侯人口迅速突破百萬,軍功章有倉山的一半。
城區面積迅速擴張加上產業往外搬,這種攤大餅的發展方式,使得新老城區同時顯得人不是很多。鼓樓、臺江逐漸趨于老齡化,盡管近幾年旅游越來越火爆,但核心景區之外許多老社區靜悄悄、黑漆漆。接連搞了金融街和北江濱兩個CBD,到頭來遠不如五四路有人氣。
盡管如此,要跳出盆地束縛,成為通江達海大城市,這塊大餅必須堅持攤下去。有時覺得福州人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疫情結束后很多人往外跑。此前文章提到,若去濱海新城閑逛,會發現長樂許多村莊走進去人影沒多少,去了哪兒不用說大家都知道。
很多人都還記得,2022年福州發過一份文件,吹過一個大牛,說到2025年底要力爭全市常住人口達1000萬。那顆“衛星”放得實在太高,以至于現在都不好意思再去提它。
當然話說回來,在出生人口大幅減少的背景下,如何維持人口增長,頭疼的絕不僅僅是福州,這個難題早已擺在每座城市案頭。而且相比省內其他城市,福州還能維持比較可觀的人口增量。正如今年4月9日文章所說,近幾年“零門檻”落戶收效顯著,福州和泉州的人口差距迅速縮小,目前出生率也差不多。
所以,福州人沒必要自黑說本市人口在減少。事實上過去十幾年福州GDP始終維持高速增長,“硬實力”越來越強。經濟發展好,工作崗位多,人口吸引力就強。二十年前福州工作沒有泉州好找,工資也沒有廈門高,大學數量多畢業生卻留不住多少。二十年后形勢顛倒,南面很多人要往福州跑。
長樂、福清、連江等地嫌本土工資低出海賺美金,他們留下的空缺由外地打工人填補。舉個典型例子就是青口,和奇瑞合作以來,整個汽車城產能被盤活,大量外來工奔赴而來,在人家眼里福州工資并不低,反倒是有些本地人整天自怨自艾。
接下來福州仍要全力沖擊千萬人口目標,只是把期限放寬到2035年,并且明確提出要引導人口向沿海地區集聚。或許當濱海新城擁有百萬人口之日,就是福州常住人口過千萬之時,實際上福州已經準備好容納千萬人口的房子。
最近有些讀者向我感慨,說福州房價明明已經很低,比很多縣城都便宜,但依然還在緩慢下跌。這正是我常年掛在嘴邊的那句:房價是“L型”走勢。即便跌到底也起不來,這個形狀就是如此貼切,正在走的就是探底后的漫漫熊途。
為什么福州房價起不來?這是因為安商房平抑效應已落地開花。前幾年大規模舊城改造,建設的新小區都已交房,從今往后二手房價會被長期按在地板上。與此同時,新一輪大拆遷正在開展,而且容積率相比往年有所提高,福州正用本市特產“物美價廉的房子”等著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