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這次真的把全世界都震住了!750米長、300米寬的超級工廠說建就建,這規模直接把波音和空客的老巢都比下去了。這哪是普通飛機的制造廠,這分明是給"側衛"家族和隱身戰機建的超級航母!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從印巴空戰后,中國戰機是徹底火了,不僅國內空軍要殲-16、殲-35A,海軍要殲-15T、殲-35C,國外客戶還排著長隊等外貿版。三條生產線同時開工,老廠房的地板都快被踩出火星子了,那也不夠用。沒辦法,只能在沈陽北郊再建一個28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
這個工廠到底有多牛?光殲-16就已經生產了350多架,比美國F-15EX的100架訂單多了三倍還不止。更絕的是殲-16D電子戰機,單機造價12億人民幣比殲-20還貴,卻承擔著空軍70%的對地打擊任務。
海軍那邊更急。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三艘航母至少需要160架殲-15T,沈飛一條生產線連軸轉都不夠用。最要命的是殲-35,空軍要空優型,海軍要艦載型,巴基斯坦已經簽了30-40架的外貿訂單,東南亞和中東的代表團更是把展廳門檻都踏破了。
按照脈動生產線每72小時下線一架的速度,2026年殲-35年產量就能突破100架。直接把美國F-35每年五六十架的產能甩在身后!更狠的是,沈飛新廠房投產后開啟"一機三型"模式,空軍版、海軍版、外貿版同時開造,這操作連洛馬看了都得抖三抖。
沈飛原來的廠區在市中心,擴建只能見縫插針地蓋細長條廠房。現在好了,28萬平方米的新廠房,直接對標洛馬F-35主基地,四條脈動生產線同時運轉。央視鏡頭掃過車間時都驚了,四條綠皮殲-35排著隊等涂裝,掛著尾鉤的灰色艦載型反射著冷光。
這還不算完。復合材料加工中心13.6萬平方米,鈦合金增材制造中心3.1萬平方米,光這些配套設施就能把歐洲小國的整個航空工業給裝進去。最絕的是生產模式的顛覆,以前造飛機是"飛機不動人動",現在直接學F-35搞脈動生產線,飛機像汽車一樣在工位間移動,效率提升好幾倍。
現在沈飛的訂單已經排到2030年了。空軍那邊,殲-35A要和殲-20混編,有多少殲-20旅就有多少殲-35部隊。海軍更狠,福建艦還沒服役,首批24架殲-35C的訂單就砸過來了。國外客戶也不閑著。巴基斯坦要的殲-35AE是專門優化過高原起降性能的,中東土豪點名要帶矢量噴口的定制版,連東南亞國家都悄悄打聽能不能用棕櫚油抵一部分貨款。
再看看美國那邊,洛馬F-35生產線因為稀土短缺被卡脖子,100多架戰機因為雷達不過關被拒收。波音更慘,F-15EX造了五年才交付9架,連美國空軍都吐槽:"這速度還不如讓沈飛來代工!"
所以我個人認為,沈飛這個超級工廠,說白了就是在用"中國速度"重新定義全球空戰規則。當美國軍工還在為產能和供應鏈發愁時,沈飛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工業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