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激增288%,盡管這一增幅低于疫情時期,但仍遠超需求增長速度。
近日,海事服務供應商Veson Nautical發布《年中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量同比激增288%,而需求增長不足5%,不過,這一發展趨勢因中東危機和好望角航線船舶繞行而有所緩解。
報告指出,集裝箱船實際交付量和運力增長已被從俄烏沖突到紅海和中東危機以及疫情需求激增等各種危機所平衡。隨著美國關稅和監管措施的反作用危機以及蘇伊士運河可能于2027年重新開放的前景,這一平衡即將被打破。
Veson Nautical分析師Dan Nash指出,集裝箱船供應增長與需求增長之間存在失衡:“供應增長約為8%,而兩年期需求增長僅為2%,且這一假設基于好望角航線繞行將持續。預計紅海航線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復正常?!?/p>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為打壓中國造船業而采取的各項措施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且已有失敗之勢。2025年上半年,集裝箱船領域共訂購195艘新船,其中133艘由中國船廠承接,這意味著大多數新船訂單仍在中國船廠。
Dan Nash解釋稱:“與中國船廠的訂單競爭,無法采用價格優勢取勝,而訂造新船屬于長期投資,兩三年后市場會如何沒人真正知道。因此,船東押注未來政策將發生變化,但決定性因素仍是船價。”
Veson分析師指出,相較于韓國船廠,中國船廠的報價低20-30%;對美國船廠而言,同一艘船的造船成本是中國船廠的三到四倍。Dan Nash補充稱:“交船條件也極具競爭力,如,中國船廠今年早些時候僅用時209天便建成交付一艘汽車運輸船。雖然我們討論的是集裝箱船市場,但如果中國船廠有意,同樣也能做到如此的交船速度?!?/p>
Dan Nash還指出,集裝箱船租船市場似乎也逆勢而行,保持在高位,但同時承認,由于過去幾年市場高度活躍,租船期限已延長,這導致租船市場滯后,而這需要時間來解決。
Dan Nash表示:“租船市場與現貨市場40英尺集裝箱的費率之間存在巨大脫節。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這一點。但40英尺集裝箱的現貨市場通常是市場走向的第一個信號?!?/p>
此外,二手船市場也異?;钴S,地中海航運(MSC)在市場上積極尋求運力以滿足其需求,以便繼續提供此前與馬士基在2M聯盟中共同運營的服務。
由于集裝箱船訂單激增,Dan Nash認為,隨著新船在未來幾年陸續交付,老舊船舶報廢量將增加。然而,隨著《香港公約》于今年6月生效,而可用于環保拆船的船廠數量有限,可能導致拆船業出現瓶頸。
Dan Nash表示:“如果運價跌至谷底,船東需要快速拆解船舶,這可能延長拆解需求,或將進一步壓低承運商的收入水平,并延長低運價周期?!?/p>
在此情景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港口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太平洋航線的運力,但尚不確定此舉是否足以抵消其他航線上的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