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4日,武漢學院“Gan”碳號志愿服務隊再次啟程,走進武漢市江夏區軍運村社區,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七彩假期”暑期課堂。從思想引領到科技創新,從文化傳承到安全教育,志愿者們以七大主題板塊為孩子們解鎖了夏日的N種打開方式,用愛與智慧播撒成長的種子。
“Gan”碳號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21年5月,是一支兼具專業性與創新力的青年志愿團隊。四年來,團隊累計完成公益宣講100余場,服務人群超3000人,高質量完成8個團中央重點實踐項目,連續兩年獲評湖北省“三下鄉”優秀團隊等榮譽。團隊成員以軟件工程、法學等專業背景為支撐,將學科優勢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踐能力,從VR眼鏡制作到太陽能小車組裝,從傳統書法教學到現代科技科普,每一堂課都凝聚著青年的智慧與匠心。
這不是簡單的暑期托管,而是一次精心設計的“成長賦能計劃”。圍繞七大主題,“Gan”碳號志愿者們以赤子之心,奏響了屬于軍運村孩子們的“七彩時光”交響曲。
“祖國旗幟在我心中”主題課上,志愿者洪紫彤以生動的語言講述國旗、黨旗背后的故事,孩子們的眼睛亮如星辰。紅紙、黃星貼紙在稚嫩小手中翻飛,一面面親手制作的小國旗被高高舉起。“老師,我的國旗做好啦!”那清脆的童音里,飽含著最純粹的敬仰與自豪。小手托舉的,不僅是一面國旗,更是一顆初萌的愛國心。
結合“科教興國”戰略,硬紙板與凸透鏡在巧思下變身。志愿者李姍、胡舟漾、王紫鈺發揮專業特長,帶領孩子們用硬紙板和凸透鏡制作簡易VR眼鏡。當孩子們戴上自己組裝的眼鏡,驚訝和興奮寫滿了小臉,科技的種子已悄然生根。
從漢字起源到毛筆書法,志愿者馮雨嫣、高智翔手把手教孩子們書寫“家”“國”二字。一名小朋友在宣紙上歪歪扭扭寫下“中國”后興奮地說:“我要把這張字帶回家給媽媽看!”簡單的字跡,承載著初識文化的情感。
防溺水情景模擬、情緒管理“傾訴卡”、地震逃生積木搭建……“Gan”碳號志愿者們將安全知識融入游戲,安全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孩子們在互動中學會了“與情緒小怪獸做朋友”,更掌握了保護自己的實用技能。
盡管線下活動暫告一段落,“Gan”碳號的志愿服務并未停歇。團隊已著手規劃,將通過線上平臺持續為孩子們提供課業輔導和溫暖的心理陪伴,讓這份“七彩”的關懷跨越時空阻隔,持續滋養童心。(通訊員:陳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