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試圖用給烏克蘭援助武器迫使普京主動休戰,現特朗普已逐漸失去調停的耐心,以加稅威脅俄羅斯50日內停火。
據消息透露,特朗普將加碼對烏克蘭的援助武器,且有30個國家將派兵前往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普京又將如何應對呢?
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晤了到訪的北約秘書長呂特,并宣布了援烏的相關計劃。
特朗普表示,美方將向烏克蘭提供“頂級武器”,其武器的費用則由北約國家來承擔。
他還表示,如果俄羅斯在50天內沒有停止戰火,將對其加征100%的關稅。
這意味著,美國與北約公開表明了西方依舊是烏克蘭的盟友,俄羅斯則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有媒體透露,特朗普已經在準備第一波價值100億美元的武器援助了,武器名單甚至出現了可以直接轟炸到莫斯科的導彈,過去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導彈都是限制了射程的,現在解除了,是不是意味著特朗普要兌現“要轟炸莫斯科”的承諾了呢?
此前,特朗普多次與普京進行通話,且對于普京的立場也有所改變,如今特朗普的態度突然來了一個360度的大轉變,直接翻臉不認人,這背后又有什么深意呢?
其一,特朗普在擔任美國總統前的一個承諾就是讓俄烏停火,現在俄烏雙方不僅沒有停戰的意思,還愈演愈烈,俄羅斯還在繼續推進在烏克蘭的軍事活動,而烏克蘭則動用特工襲擊了俄羅斯的戰略機場,重創了俄羅斯的的空中戰略力量,戰況不斷升級,這讓特朗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無從下手。
如若俄烏無法停火,那么他將失信于美國民眾,不利于他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其二,特朗普表面上是援助烏克蘭,實際上是想劍指中國。特朗普已公開向普京發出50天的最后通牒,并以加征100%關稅作為威脅,此外美國鷹派官員格雷厄姆還公開叫囂,要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稅,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波攻勢明顯是沖著中國來的。
美國也確實是急了,把關稅當成了“萬金油”來用,想用關稅大棒解決所有問題。但中國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中國外交部直接對此作出回應,稱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合作是合法合規的,有什么問題直接去WTO說吧。
更何況,中國手里握著稀土這張王牌,美國真的敢動手嗎?
如今的俄烏沖突已經不僅僅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當事國之間的事情了,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宣布了參與“援助烏克蘭”的國家已經有30個了,未來將派兵駐守烏克蘭。
其實,早在2月份,這支30國聯合部隊已經在法國巴黎初見雛形了,而且這些國家要么是北約成員,要么就是和北約有著藕斷絲連的關系的,說白了都是歐美陣營的。
而這支隊伍與以往不同的的地方在哪里呢?
過去,西方只是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情報等非武裝援助,現在卻直接派兵入駐烏克蘭,要真刀真槍地上場打了,這對于烏克蘭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外國軍隊駐扎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這不僅僅是軍事問題了,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面上了,極有可能把烏克蘭推進一個腹背受敵的境地,同時也間接表明了西方可能已經不滿足于遠程操控了,想要通過實戰來扭轉俄烏的局勢。
眼下,烏克蘭有了30國的鼎力相助,俄羅斯這邊也沒閑著。7月初,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飛往朝鮮會晤金正恩,在此次會談上,金正恩給出了重大承諾,將無條件支持俄羅斯。
根據韓國情報可知,朝鮮正在向俄羅斯輸送120萬枚炮彈,數量大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
除了朝鮮之外,老撾也選擇站在了俄羅斯的陣營上,并計劃安排排雷工兵部隊前往俄控區。
縱觀全局,在盟友數量上勝利似乎已經倒向了烏克蘭,但烏克拉真的能穩操勝券嗎?
西方陣營里的盟友雖多,但內部都存在很大的分歧。
德、法等大國支持大力援烏;而美國這邊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派認為應該加大援烏力度,打倒俄羅斯,另一派則認為應該舍棄烏克蘭,保留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而特朗普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無論是舍棄哪一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隨著俄烏沖突的全面升級,普京總算看清了西方國家的嘴臉,他不再寄希望于談判上,也不再對西方抱有任何的幻想。
此外,俄羅斯外長不僅訪問了朝鮮,還赴京向中國交了個底,為了受到俄烏沖突影響的中國企業。
3打30,看似懸殊,但未必只有30贏這一種結果。打仗不靠數量,靠的是國民的凝聚力,這正是俄羅斯最具優勢的地方,現在的俄羅斯唯有拼死一戰。
最后,你認為誰能摘下勝利的果實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