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25 年 7 月中美外長吉隆坡會談后,印度外交部證實,外長蘇杰生將于本月訪華。這一消息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莫迪(資料圖)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若重返白宮,擬對印度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印度對美出口的紡織品、醫藥制品等多個品類已出現滯銷。印度商務部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對美出口額同比下降 12.3%,直接影響國內 120 萬就業崗位。印度工商部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文件,計劃對價值 24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涉及杏仁、核桃等農產品。
印度汽車制造業正面臨斷供危機。該國 70% 的稀土依賴從中國進口,而稀土是新能源汽車電機的核心原料。印度最大車企塔塔集團旗下新能源工廠因原料短缺,三條生產線已暫停運轉,每月損失約 4.6 億美元。兩國直航航線自 2024 年縮減 60% 后,科技企業高管互訪頻次下降 72%,導致多項聯合研發項目停滯。
莫迪政府此前在中美之間奉行 “戰略搖擺” 政策。在 Quad 機制中多次附和美國對華議題,同時又希望維持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這種矛盾立場讓印度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國際場合陷入被動。國內媒體《印度快報》民調顯示,61% 受訪者認為政府外交政策 “缺乏連貫性”。
莫迪(資料圖)
蘇杰生此次訪華肩負明確使命。恢復稀土供應渠道是首要目標,印度計劃提出建立政府間稀土采購專項協議,確保年供應量穩定在 3.2 萬噸以上。推動直航航線恢復至 2023 年水平,每周增加 28 個航班,覆蓋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
印度工商界對訪華成果抱有期待。 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 發布報告稱,若中印貿易摩擦緩解,印度 GDP 有望額外增長 1.2 個百分點。但美國駐印度大使近期公開表示,將 “密切關注” 印度與中國的經貿談判,暗示可能影響美印半導體合作項目。
莫迪(資料圖)
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印度的外交抉擇更顯關鍵。繼續依附美國 “印太經濟框架”,將面臨持續的關稅壓力;加強與中國務實合作,需突破國內意識形態阻礙。蘇杰生訪華能否成為轉折點,仍有待觀察。
國際社會對中印互動高度關注。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支持兩國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歐盟貿易專員則呼吁印度保持 “戰略自主”,避免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隊。這些外部聲音,將進一步影響印度的政策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