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215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抽血化驗是現代醫學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去醫院看病時,醫生經常會讓您進行血常規檢查,可千萬別小看這項檢查!它就像給身體拍了張“健康X光片”。通過分析血液里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醫生能快速知道您的身體有沒有藏著貧血、感染、炎癥,甚至血液疾病這些“小麻煩”。 今天,檢驗師帶您一起了解飲酒后進行血常規檢查,會產生哪些意想不到的變化?
血常規檢查
到底有多重要
血常規檢查是一項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檢測手段,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精準指導感染類疾病診斷:當出現發熱或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查血常規可幫助醫生分辨患者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如果是細菌感染,可看到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如果是病毒感染,通常可看到淋巴細胞的明顯增多,或單核細胞增多,便可為治療提供指導性意見。
2.助力早期發現血液系統疾病:除感染方面的疾病需要查血常規,很多早期血液系統疾病,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以及白細胞減少等,患者可能沒有太突出的癥狀,此時需要通過血常規等篩查才可以早期的發現疾病,爭取到更多的治療時間。
酒后身體會“失控”
你知道嗎?
小酌幾杯后,不少人會覺得暈乎乎、渾身發熱,殊不知,此時身體已開啟“混亂模式”。
1.肝臟:酒精進入人體后,會迅速被吸收進入血液,最先受到沖擊的就是肝臟。肝臟中的酶會努力將酒精代謝為乙醛等物質,但隨著飲酒量的增加,肝臟代謝負擔加重,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長期如此,易引發肝臟疾病。
2.血液循環:酒精能使血管擴張,讓人產生臉紅、發熱的感覺。但這種擴張會擾亂正常的血液流動,影響血壓穩定,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3.免疫系統:酒精會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讓我們更容易被病毒、細菌趁虛而入,頻繁生病。
4.血液成分:飲酒后,血糖、血脂等成分的濃度會發生改變,打破身體的內環境平衡,進一步危害身體健康。
酒后血常規
指標紛紛“說謊”
1.白細胞:白細胞就像身體的“小衛士”,平時默默守護著我們,但酒精的刺激后它也開始“上頭”。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數量會暫時增多。這時候查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很容易讓醫生誤以為身體正在和感染或炎癥“戰斗”,其實只是酒精在背后搞鬼。
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酒精會偷偷讓身體脫水,血液變得濃縮。這樣一來,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濃度就升高了。要是長期和酒精“打交道”,骨髓造血功能也會被抑制,貧血問題就可能找上門,而這些變化很容易掩蓋真實的健康狀況。
3.血小板:血小板本來肩負著凝血的重任,可酒精一出現,它就有點“消極怠工”。酒精會暫時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導致血小板計數降低,出血的風險也就增加了。要是這時候查血發現血小板減少,可能會被誤診為血液疾病。
血常規檢查前這些要點
您一定要知道!
1.一般建議在檢查前空腹8-12小時。
2.檢查前24小時內避免飲酒。
3.若有長期飲酒習慣或近期飲酒,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來源:北京市第六醫院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