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270字
預計閱讀時間: 4分鐘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患者拿著常規病理診斷報告問:“醫生,我已經做了常規病理檢查,為什么還要再加做免疫組化檢查呢?是不是重復檢查啊?”
其實,免疫組化檢查在病理診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常規病理檢查相互補充,在病理診斷中不可或缺。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好比做個CT后,醫生建議你再做增強CT,這樣更能看清病灶的情況。當然,免疫組化檢查并不能這么簡單的類比,下面我們就做一些相關的介紹。
什么是免疫組化檢查
免疫組化,全稱是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特性,用帶有標記的抗體去識別特定蛋白質。簡單來說,就是給細胞中的蛋白質 “貼上標簽”。免疫組化是對病理檢測最常用的補充手段,技術成熟,性價比較高。
免疫組化檢查的作用有哪些
01
用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手術或活檢的病理標本送到病理科后,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的疾病是良性還是惡性?良性的話是屬于炎癥還是腫瘤,惡性的話是哪種類型的腫瘤?
以上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免疫組化檢測可以進行輔助診斷,從而確診疾病的性質。
02
輔助判斷腫瘤的組織學分型
例如,肺穿刺活檢常規病理提示為低分化癌,那么到底是低分化鱗癌、低分化腺癌,還是神經內分泌癌呢?有時顯微鏡下很難精準診斷,這時免疫組化大有作為。比如免疫組化TTF-1、NapsinA、CK7等陽性提示為低分化腺癌,P40、P63、CK5/6等提示為低分化鱗癌,TTF-1、Syn、CgA等陽性提示為神經內分泌癌。
03
為腫瘤的預后提供指導
例如,通過檢測增殖相關的標志物如 Ki-67的表達水平,可以輔助判斷腫瘤的惡性程度,一般Ki-67陽性率越高,說明腫瘤細胞增殖越活躍,惡性程度可能越高。通過CD34、CD31、D2-40等脈管標記判斷腫瘤有無脈管侵犯。通過S-100、SOX-10等神經標記判斷腫瘤有無神經侵犯。等等。
04
指導臨床治療方案
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可受益于曲妥珠單抗(赫賽汀)等靶向藥物;子宮內膜癌中錯配修復蛋白(MMR)缺失(如MSH2、MSH6陰性)提示適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ER/PR陽性乳腺癌或子宮內膜癌患者可通過內分泌治療(如他莫昔芬)顯著延長生存期。
05
提示轉移病灶的來源
例如,當女性患者發現轉移灶但原發部位不明時:GATA-3陽性提示乳腺癌來源可能;PAX8陽性更支持卵巢來源;PTEN蛋白缺失可能指向子宮內膜樣腺癌。
免疫組化檢查怎么做
免疫組化檢查是用前期送檢的組織學或細胞學樣本繼續切片后進行,并不需要患者再次活檢或穿刺獲取標本,所以患者不必有太多顧慮。
免疫組化檢查指標為何不統一
目前已用于臨床病理診斷的免疫組化指標有上千項,每個病例會結合它的具體情況開出相應的免疫組化指標。因為天底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就沒有長得完全一樣的兩種腫瘤,每個腫瘤形態都不同,同時每個醫生的診斷思路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會出現同一醫院的不同病理醫生對同一病例開出的免疫組化指標不完全相同;不同醫院病理醫生對于同一病例,開出的免疫組化指標也不完全相同。
來源:揚州大學附屬醫院病理科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