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上海人——陸元敏攝影作品展》展覽對談“他拍攝了自己的上海”在上海 X-SPACE 舉行,圍繞上海攝影家陸元敏對這座城市的個人化觀察、興趣和拍攝方法及其在當下的意義,陸元敏、許海峰、姜緯三位嘉賓進行了交流。展廳內,觀眾們流連于陸元敏這些記錄著舊日與今時上海弄堂、馬路、窗臺、蘇州河畔的黑白影像,它們穿越時光,在當下引發了觀者的情感共振。
2025年7月12日,《上海人——陸元敏攝影作品展》展覽對談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2025年7月12日,《上海人——陸元敏攝影作品展》展覽對談現場,策展人姜緯發言。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很少有攝影師有個人思維。”攝影評論家姜緯首先指出,當下的攝影創作深受流量、平臺和廣告裹挾,同質化嚴重。而陸元敏這位年逾七旬的上海攝影家屬于異數,近四十年來,他始終堅持著純粹的“個人化攝影”。
在姜緯看來,陸元敏的創作受兩位攝影大師的影響:雅克·亨利·拉蒂格與安德烈·柯特茲。前者的一生純粹為記錄私人生活而拍,家族玩樂、賽車、運動……盡管經歷了一戰、二戰以及期間的經濟大蕭條,但外界風云激蕩在拉蒂格的照片中恍若不在。而柯特茲那對準窗臺風景、花園椅子的鏡頭充滿了詩意的日常洞察,深深地影響了陸元敏的觀看方式——柯特茲標志性的“窗口視角”也成為陸元敏每到一地的“打卡”習慣。更關鍵的是,柯特茲自稱“永遠是學徒”和“業余攝影師”的狀態,與陸元敏的創作心境深度共鳴。“陸元敏從中看到攝影最本真的功能:‘記錄我自己的生活。’”姜緯說。
法國汽車俱樂部大獎賽,1912。雅克·亨利·拉蒂格作品
蒙德里安的家,1926。安德烈·柯特茲作品
陸元敏稱自己的確受到了姜緯所提到的兩位攝影師的影響。“在上世紀70年代,有一天我發現家里有一張印有柯特茲作品(上圖)的明信片,發現原來攝影還可以是這樣的。”陸元敏說。他說自己的拍攝出于“自在”與“心定”。“攝影是‘玩’,相機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他羞澀地說道。對他而言,攝影的本質是即興捕捉打動自己的瞬間,而非設計宏大敘事或迎合外界期待。“我只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坦言幾乎沒有想過為展覽或獲獎而拍,但有一次例外,因為獎品是一臺他心心念念的海鷗相機,他為了得獎投了稿,最后如愿以償,并且拿這臺相機拍攝了《上海人》系列。
早期為克服面對陌生人的恐懼,他嘗試超廣角盲拍,雖說獲了獎,但他很快意識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只是表面,轉而追求更樸素直接的表達。在《上海人》系列里,陸元敏的拍攝對象多集中于老洋房、知識分子家庭等令他感到“自在”的熟悉環境。
2025年7月12日,《上海人——陸元敏攝影作品展》展覽對談現場,陸元敏正在講述自己的拍攝。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策展人姜緯認為,這并非刻意選擇代表,而是其舒適圈的自然流露。姜緯以羅伯特·弗蘭克的系列《美國人》舉例。“《美國人》系列里有83張照片,弗蘭克從28000多張底片中精心挑出,這83張照片后來一直出現在各個版本的《美國人》影集中。而陸元敏也有他骨子里一直不變的東西。”姜緯說,“就像陸元敏說的:‘對我來說,上海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自己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的,外面的東西好看點,性質還是不變的。建筑新點舊點,鈔票多點少點,自己的生活總是這回事。’”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上海人》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陸元敏坦言自己性格里的內向、羞澀甚至膽怯。“如果在臺上有人和我握手,我手心會冒冷汗,這就不自在了。”他說。在陸元敏的好友,攝影師許海峰眼里,這種表面的“弱”成了他藝術的源泉。“表面的‘弱’在藝術上轉化為瞬間決斷的勇氣,一旦預感到好畫面,他會決絕地按下快門,但如果覺得拍攝有危險的話,陸老師是絕對不拍的,他寧可不要這張照片,他不會去做那種不舒適的事情。”許海峰說。
許海峰認為,陸元敏的作品有一種松弛的魔力,“性格使然,因為他本身就很自在,身上沒有那種口號式的東西,通過攝影瞬間、光影和高度濃縮的情感,在畫面中營造出豐富的‘多義性’。一幅看似普通的弄堂生活場景,既是個體記憶的碎片,也可能喚醒上海人回憶,承載著上海獨特的城市文化積淀。作品的‘多義性’使得在觀看陸老師的作品時,他傳遞給大家的不是一種單一情緒。”
2025年7月12日,《上海人——陸元敏攝影作品展》展覽對談現場,攝影師許海峰發言。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聯體》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聯體》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聯體》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聯體》系列之一。陸元敏作品
提問環節,澎湃新聞記者吳棟提到,自《繁花》熱播后,一種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蓬勃面貌的懷舊氣息被喚起,陸元敏的經典作品《蘇州河》與《上海人》曾多次展出,作為策展人與攝影師,姜緯和陸元敏是如何看待被重提的經典作品的?姜緯認為,陸元敏作品中的“多義性”是經典作品穿越時間的密碼。“陸元敏的《蘇州河》畫冊熱銷全國,甚至有遠至大涼山的攝影愛好者訂購。一條上海的河,為何吸引千里之外的人?因為它拍的不僅是河。”姜緯說,陸元敏的照片與只有單一解讀的作品截然不同。
陸元敏坦言會擔心老照片反復展出缺乏新意,但好在自己依然在拍照,不斷有新東西出來,也稍微有點底氣。“反正一個人不要把自己框住。”陸元敏說。
許海峰經常與陸元敏相約一起掃街,以許海峰的觀察,他認為,陸元敏作品中一以貫之的“溫暖”仍在延續,而數碼時代的他更勤奮,甚至雨天也去動物園拍攝。“他想通過壞天氣去打破掉自己此前形成的套路或者說拍攝模式。”許海峰說。
陸元敏近期作品
陸元敏近期作品
陸元敏近期作品
“上海的攝影師為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老中青三代攝影師能夠持續專注記錄這座城市,在中國似乎也只有上海了。”姜緯特別強調上海攝影生態的獨特性,而這個以“上海人”為題的展覽,也是他作為策展人和上海人,與陸元敏共同獻給這座城市的禮物。
本次展覽持續至7月2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