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南衛視圖文新媒體暑期特別推出“#豫見名人?共游中原 ”專題策劃,帶你穿梭古今,探尋名人在河南留下的珍貴記憶。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千年前“頂流”詩人李白的世界,開啟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準備好,精彩即將啟程!
李白
公元8世紀某天,一個身著白袍、腰佩長劍、拎著酒葫蘆的詩人風塵仆仆地踏入中原大地——河南。他不是別人,正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頂流巨星,李白!
這位大唐第一“旅游博主”、“美食博主”、“情感博主”,河南十八個地級市竟去過半數以上,在河南留下了超多足跡和“朋友圈”。今天,我們就化身“詩仙朋友圈考古隊”,這幾條李白爆款“朋友圈”的內容有關河南哪個城市?一起來猜猜看吧!
失意宣泄、靈感迸發、友誼圣地!
此地引詩仙三顧!
(難度:?)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洛陽
賞析:
春夜靜謐,城池沉浸于薄紗般的黑暗。驀地,一縷清越笛音不知從誰家庭院“暗飛”而出,如精靈般劃破夜色,無形之聲化作了可觸可感的春夜氣息。那熟悉的旋律,正是飽含離愁的《折楊柳》古調!“何人不起”的詰問,道盡了天涯倦客心底最柔軟的共鳴,將一己之思升華為千古游子共有的無盡情愫。
詩仙力薦:洛河,天津橋,香山寺,伊河,明堂天堂景區,國家牡丹園
詩人軼事:
1、震驚!在此地與杜甫“雙劍合璧”!
2、仕途失意者的傷心地!杜甫實力吐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李白曾經三次游洛陽。開元十九年(731年)第一次游洛陽。這一年李白第一次胸懷壯志赴長安求仕無果,離開長安途徑洛陽。秋天,李白從安陸路過嵩山,會見老友元丹丘,來到洛陽龍門夜宿,作詩《秋夜宿龍門香山寺》。是年冬,李白再游龍門,在欣賞雪景時,“舉聲梁父吟”,在詩中訴說自己投竭的艱辛,并在末尾再一次強調為皇上起用的強烈愿望:“長嘯梁父吟,何時見陽春”。
次年,他曾在天津橋觀賞三月桃李。三月的洛陽,春風蕩漾,留下了舉世名篇《春夜洛城聞笛》。這次在洛陽游歷將近二年,結識元演、崔成甫等朋友,到了秋天李白告別諸友,回到了安陸。
第二次游洛陽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在太原,接到朋友元丹丘的來信,旋南返洛陽。在李白一生交往的朋友中,道士元丹丘是相知相交最深的。元丹丘早年在峨眉修行時,與李白相識,后隱居嵩陽。《將進酒》的“丹丘生”也是元丹丘。
李白第三次游洛陽,是在天寶三載(744年)。這年,李白受招入宮三年,初入宮,玄宗對李白異禮有加,命為待詔翰林。李白以為有了機會可以一展宏圖,然而玄宗給他主要工作就是寫詩助興。生性自由的李白對這份工作厭倦,就浪跡酒肆。熬到天寶三載春,李白上書乞請還山,
春天,李白自長安回到洛陽,見了當時住在洛陽的杜甫。這對“神仙組合”一起溜達,一起喝酒論詩,結下了革命友誼,李杜相遇與公元前孔子問道老子并列,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史詩級相遇的“日月同輝,曠世奇觀”。
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二人一見如故。李白寫下《戲贈杜甫》:
飯顆山前逢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做詩苦。
杜甫亦回贈《贈李白》,詩云: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
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苦乏買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
亦有梁宋游,相期拾瑤草。
后來二人和高適攜手共游兩宋,度過了難忘的相伴時光。
“縱酒歡樂游”與“離別傷心地”:
詩仙的冰火兩重天!
(難度:???)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南陽
賞析:
青山如屏橫臥城北,白水蜿蜒東流,本詩開篇,詩人以清麗工筆勾勒送別畫卷。此地一別,友人如孤蓬飄零萬里,盡顯行旅蒼茫,不知何處駐留、何時歸期。揮手作別之際,連座下馬匹亦感知離愁,蕭蕭長鳴,哀音回蕩。全詩寓情于景,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班馬長嘶,無物不染離思,李白將深摯友情與無盡別愁,凝練成天地間悠長的回響。
詩仙力薦:
菊潭公園、獨山森林公園、白河
詩人軼事:
1、“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在菊花叢里喝嗨了,放聲高歌,直接“頹然”,詩仙不愧為詩仙!
2、“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詩仙也愛吃野菜?“輕食主義”領先千年!快去打卡同款!
據考證,李白先后五次光臨南陽,而他為南陽留下的詩作,有13首之多。其中有四次是取道南陽,一次是應朋友之邀。
第一次是公元727年,27歲的李白與前任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在湖北安陸安家。從安陸到都城長安,南陽是必經之地。初到南陽,李白被南陽的人杰地靈所打動,寫下了《南都行》、《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和《游南陽清泠泉》等游歷名篇。
第二次是公元732年,32歲的李白在長安漫游兩年之后,滿懷愁緒地返回安陸,途中李白第二次獨來南陽。在一個秋高氣爽、月圓風清之夜,李白一人在南陽東門外河堤上獨自沉吟賞月時,邂逅了年輕的齊國公左司郎中崔宗之,相見恨晚。
734年春,李白陪同崔宗之返回洛陽,再次途經南陽,與宗之話別。有學者認為,《送友人》是這次話別之作,抒發了與崔宗之的情感。李白最后兩次游南陽分別是公元740年、742年,李白由安陸移家東魯路過南陽。后又應方城仙翁觀道士元丹丘邀請,到南陽。
詩仙的“修仙”副本?現世唯一真跡流傳!
(難度:???)
《上陽臺帖》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提示:一級國寶!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李白留存下來的唯一手書真跡!)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濟源
賞析:
在這座著名的山的山巔,但見群峰奔涌似龍蛇,煙云舒卷幻化萬千氣象——“山高水長,物象千萬”,八字如斧劈蒼巖,鑿出天地壯闊!詩人驀然頓悟:此等混沌生機,豈是凡俗筆墨可囿?唯以滄桑淬煉的“老筆”,蘸取風云,方能在素帛間凝一縷“清壯”神魂。
落款“太白”的剎那,仿佛見謫仙擲筆長嘯,墨痕挾著山靈水魄,破紙凌云,亙古不散。這不僅是書帖,更是以筋骨為峰、氣血為河的微型宇宙。這加上落款的二十五個字,簡短有力,盡顯詩仙氣魄。
詩仙力薦:陽臺宮,天壇山
李白于開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峽,至江陵遇道士司馬承禎,得到司馬承禎贊賞。后唐玄宗命司馬承禎王屋山建立道觀,并題寫匾額。而司馬承禎不僅道術精深,而且詩、書、畫皆有極高造詣,擅長山水畫。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游王屋山陽臺宮,并來此尋訪司馬承禎,待到達陽臺宮后,方知司馬承禎已經仙逝。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故有感而書《上陽臺帖》。
《上陽臺帖》寫得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如大江大河,突兀而至;如山石崩絕,凌空而來。無論是書法還是內容,看似漫不經心,隨意所書,實則格律森嚴,神形逸蕩。“山高”兩字,猶如空中墜石,體現出一種險疾之勢。整幅作品就像李白的詩歌一樣,是跳躍的、非常態的,與“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意境相似。
酒局發瘋?狂歌三百杯的“KTV鼻祖”!
(難度:???)
《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鄭州
賞析:
《將進酒》本是樂府舊題,大抵以“飲酒放歌”為意,李白運用舊題,表面上任達放縱,而全詩以“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為詩脈,整篇淋漓酣暢地抒發酒興詩情,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詩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桀驁不馴的性格:即便政治前途出現波折,但是仍對自己充滿自信和樂觀態度,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
詩人在這首詩里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他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感嘆人生易老、懷才不遇。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感染力。
詩人力薦:潁陽城遺址,嵩山,少室山,廣武古戰場
詩人軼事:
1、河南好友局!被李白譽為“逸人”的隱士丹丘生上線!
2、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影響千年!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于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賜金放還。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心里苦悶難以疏解,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
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因禍得福,“千金買壁”
詩仙的“追星”現場!
(難度:???)
《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
平臺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馀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商丘
賞析:
李白自入長安至出長安,一顆滿懷熱望的心終陷于失望的淵藪。此詩之卓絕,正在于將這轉折之際迸發的、激越而紛繁的心潮,以真切動人、意象豐沛之筆,酣暢淋漓地傾吐而出。
全詩結構分明,前半如敘事畫卷,鋪陳詩人辭別帝京、東游梁園、與友把盞暢懷的經過;后半則如長歌浩嘆,詩人佇立于荒煙蔓草間的梁園舊跡,撫今追昔,滄桑之感噴薄而出,其間更隱隱透露出對大唐盛世漸頹的深切憂思。通篇詩情如江河奔涌,跌宕起伏;意境開闔變幻,運思奇崛,盡顯謫仙風骨。
詩人力薦:虞城平臺新街,梁園公墓,孟渚澤
詩人軼事:
1、在此完成失業→撒酒瘋→被粉絲倒追→結婚的爽文劇情!
2、“千金買壁”竟是字面意思——宗小姐真金白銀買墻追星!
《梁園吟》寫于唐玄宗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詩人游大梁和宋州的時候。大梁在如今的河南開封一帶,宋州的州治在如今河南商丘。天寶元年,公元741年,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征召,奔向長安,結果卻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李白離開長安,“浮黃河”以東行,到了梁宋之地,寫下此詩。
附會在這首詩的上,還有“千金買壁”的民間佳話。據說李白在梁園墻壁上潑墨寫下這篇名作,過后恰好被路過的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煜瞧見,于是她便花千金將墻壁買下。很快,宗家小姐千金買壁的消息便廣為流傳,李白聽說后十分感動,不久便與宗煜成親,二人琴瑟相和、夫妻恩愛,成了一段佳話。
再三勸酒,flag立滿
窮途末路的離別贈言!
(難度:????)
《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
釣周獵秦安黎元,小魚鵕兔何足言?
天張云卷有時節,吾徒莫嘆羝觸藩。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悵望何可論?
即知朱亥為壯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秦趙虎爭血中原,當去抱關救公子。
裴生覽千古,龍鸞炳天章。
悲吟雨雪動林木,放書輟劍思高堂。
勸爾一杯酒,拂爾裘上霜。
爾為我楚舞,吾為爾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恥作易水別,臨歧淚滂沱。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開封
賞析:
詩的前半是用典,先寫世間舊事,繼寫現在,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拂爾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勸爾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別之時,“天張云卷有時節,吾徒莫嘆羝觸藩”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而“即知朱亥為壯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
詩的后半是抒情,語及其幽州之行,僅末四句而已,直到此詩最后一聯迸出“恥作易水別”,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臨歧淚滂沱”,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表達了李白與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誼。
詩人力薦:古吹臺
詩人軼事:
1、李白勸酒語錄成爆款——“爾舞吾歌” 比“Cheers”早了1200年!
2、幽州之行堪稱 “作死天花板” :他竟想加入安祿山團隊,差點卷入安史之亂...
天寶年間(公元742年正月—公元756年七月),唐玄宗對安祿山深信不疑。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暮秋,李白往幽州至安祿山麾下謀求出路,在汴州(今開封市)稍作停留,將要再次啟程時作此詩向于逖、裴十三這兩位他的好友告別,傾訴離情別緒。
當代中國李白研究會《中國李白研究 2005》評價此詩:此詩通過太公、李斯、朱亥等典故,抒寫了自己的雄心。但篇末的抒情卻極悲壯,明言“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帶著幾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險精神。
“職場受氣包”到“熱血軍事博主”,
打卡雙面人生!
(難度:????)
《發白馬》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
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
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點擊查看謎底▼
河南安陽
賞析:
此詩歌頌一位代表中原正朔的將軍揮師出征,討伐胡虜,最終凱旋勒功,蕩滌邊氛,使邊陲重歸安寧。全詩結構分明,以“朝那”為界分作兩段。首段濃墨重彩描繪雄師出征:“發兵渡河”二句先聲奪人,開篇即顯氣勢;“簫鼓”四句用夸張手法摹寫軍威之盛,以聽覺與想象的宏大交響;“鐵騎”二句以數字與意象疊加,極言鐵騎如云,精銳無敵;“揚兵”二句則通過空間意象的極大拓展,凸顯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次段轉寫功成靖邊:“倚劍”二句寫戰勝刻石銘功,剛健意象中寓含功業永固之意;“蕭條”二句筆鋒一轉,以清冷寂寥之景反襯和平之可貴;末二句“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更以雷霆萬鈞之勢與戛然而止的收束形成強烈對比,喻示強敵盡掃,干戈永息,甲胄入庫,天下歸寧。通篇筆力雄健,意象奇崛,鋪排夸飾間盡顯盛唐氣象與太白豪情。
詩人力薦:鄴城遺址(今安陽北)— 滑縣白馬津
安陽曾經被稱為“鄴城”,李白曾路過此地,寫下《鄴中贈王大》一詩。另外,李白還曾在滑縣的白馬津寫下《發白馬》,李白在這首詩中豪邁的情懷也為白馬津這一歷史遺跡增添了濃郁的文化色彩。
王琦注:題始于(南朝)梁費昶,其辭曰:“白馬今雖發,黃河結冰凘”云云,太白蓋擬之。按:白馬,古渡口名,一名白馬津。在河南省滑縣。
結語
千年光陰如白馬過隙,從洛陽春夜的笛聲到梁園醉后的題壁,從白馬津的烽煙到陽臺宮的山嵐——不止是中原,每一寸山河,都曾是他揮毫的宣紙、傾酒的杯盞、長嘯的回音。詩仙的足跡在中原大地上淬煉成不朽的星圖。那些失意與狂放、友誼與孤勇、山河與詩酒,早已熔鑄為中華文脈最滾燙的血液。當我們再讀李白詩作,總有有劍氣破空、詩聲墜地之感,那是謫仙留給這片土地的千年心跳。
李白詩作有千首之多,字字珠璣、蕩氣回腸,
給你印象最深的是李白哪一句詩?
快來評論區分享吧!
圖文綜自:視覺中國、搜狐網、騰訊網《王愷談詩仙李白三次東都洛陽之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安旗《李白全集編年箋注》[M](中華書局,20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