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中興
家住寧陽,距濟寧不過百里,我竟然不知濟寧啥模樣。有人笑話我說:“白活50年!”
想想也是,于是和妻子一起踏上了“游濟寧”的旅途。在汽車站下了車,不知去往何方,但覺滿城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忽見來了公交車,我們便跳了上去。車子東繞西拐,眼前來到一處寬闊的大道,路兩旁不時閃過商城、超市等牌匾。驀然眼睛一亮:太白樓!李白的太白樓!發表了諸多文章、常常以“李白酒后詩千篇”自夸的我,趕緊拽著妻子下車,去拜謁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謫仙”。
據《山東通志》記載:太白樓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唐開元二十四年(736),李白由湖北安陸遷居濟寧,常到酒樓飲酒,寫下了許多著名詩篇。唐咸通二年(861),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為該樓寫下“太白酒樓”匾額,并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酒樓名聲大振,遠近皆知。
登上城墻,但見翠竹掩映中,有李白的漢白玉塑像立在那里,給人飄逸灑脫之感,只是手中缺少酒杯。我趕忙跨前一步,讓妻子拍了幾張照片,感覺好像與李白有了某種溝通,身上仿佛沾染了“謫仙”的仙氣。站在垛口向南望去,隱隱可見老運河岸邊的綠柳,似乎仍能聽到運河上船工的號子聲。遙想當年,李白可曾也像我這般觀望?
上了二樓,就見有很多的游人往來穿梭,有的拍照,有的抄寫詩歌,有的默讀李白的大作。樓上正廳北壁上方鑲有明代詩人所書“詩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李白、杜甫、賀知章全身陰刻“三公畫像石”,游廊和院內有唐代以來文人墨客的贊詞、詩賦碑碣六十余塊。濟寧的秀麗山河,淳樸民風,久遠悠長的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李白,他用詩歌頌濟寧,贊美濟寧,表達出“我家寄東魯”的眷戀情懷。在這里,他和杜甫同游,留下了好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唐玄宗天寶四年(745),比李白小11歲的杜甫,深秋時來到了濟寧李白的家中,他在詩中描述:“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離別時李白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從樓上往下走,不覺靈感來臨,詠出《太白吟》:“一首一首/一篇一篇/字里行間/離不開舉杯把盞/仗劍出川/對酒盡歡/東魯狂歌/西望長安/夢里依稀君王宴/又誰料賜金放還/將大唐問遍/豈止是《蜀道難》/《月下獨酌》空余長嘆……”
(作者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協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