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淇縣2025年度飛播造林作業順利完成。本次作業累計飛行150架次,完成1萬畝山區造林任務,為太行山脈生態修復再添新綠。
本年度淇縣飛播區域覆蓋東掌、西掌、全寨三大片區,位于黃洞省級森林公園核心區。播撒樹種主要有側柏、苦楝、臭椿、白榆、欒樹等,全部為鄉土品種,品種多樣,既兼顧生態適應性,又構建起多層次植被體系。與往年相比,淇縣此次飛播有兩大創新亮點。一是首次啟用無人機雙機協同作業,通過北斗導航精準規劃航線,播種精度達米級標準,較傳統作業效率提升40%,同步降低人工作業風險,開啟“科技+生態”飛播新模式。二是科學優化播種方案,播種量提升至5500公斤,較往年同等面積播種量增加50%,通過密集播撒提高種子覆蓋率,為幼苗自然萌發創造有利條件。
作為淇縣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的核心舉措,飛播造林正以“封、飛、造”組合拳破解山區綠化難題。如今的太行山脈淇縣段,昔日荒山已變身蒼翠林海,形成了“春有新綠、夏覆濃蔭、秋染斑斕”的生態景觀,實現了從“濯濯童山”到“綠滿溝壑”的生態蝶變。監測數據顯示,該縣播區植被覆蓋率較五年前提升30%,野生動物活動頻次顯著增加,多處區域負氧離子濃度遠超市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淇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付愛華表示,該縣將持續推進科技造林,不斷提升飛播造林成效,為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