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大多數怨侶回憶起當年恩怨情仇的感慨,亦如1953年9月的一天,蔣碧薇得知徐悲鴻直到去世,身邊還留著兩人早年一起在巴黎買的懷表時內心的慨嘆。
不過,今天這組罕見照片,沒有演員的演繹,純粹是歷史的真實定格,將我們拉回那個動蕩又迷人的年代。
要說起來,徐悲鴻與蔣碧薇的結合,超越了那個年代的很多年輕人。
一、 初相識
徐悲鴻早年與蔣碧薇的伯父和姐夫,同在宜興女子學校教書,因此成了蔣家常客,亦深得蔣家父母所愛。
1917年,22歲擁有無愛婚姻的徐悲鴻,結識了宜興同鄉蔣梅笙一家。在蔣家,18歲的蔣棠珍讓他眼前一亮。而蔣棠珍對徐悲鴻亦是一見鐘情。
那天,徐悲鴻去拜訪,蔣母正給女兒梳頭,無意間說起,13歲就定了親的查家明年就要迎娶女兒了。
兩個情意萌動的人同時被震動,徐悲鴻起身告辭,蔣母下樓做飯,蔣棠珍獨自趴在桌上悲傷。
徐悲鴻走出蔣家后,借口掉了手帕再次折返,看到蔣棠珍正傷心,拍了拍她的肩頭,說了句“不要難過”后,再次離開。
之后的一天,徐悲鴻托朋友朱了洲傳話給蔣棠珍,問她愿不愿意跟自己出國,蔣棠珍答應了。
她將一封信偷偷放進母親的針線盒后,便在康有為家與徐悲鴻會和,一起遠赴東京。
與此同時,徐悲鴻私下為她起了一個名字:碧薇,并刻了一對水晶戒指,一只刻著“悲鴻”,另一只刻著“碧薇”,徐悲鴻整天戴著那只刻著“碧薇”的戒指。
而當蔣碧薇跟徐悲鴻在海上飄搖時,暈船暈得胃里翻江倒海時,蔣家亂成了一鍋粥。
二、 常相伴
蔣梅笙與妻子戴清波看到女兒留下的那封信,結合之前的蛛絲馬跡,斷定女兒不會自殺,她的離開大概率與徐悲鴻有關。
于是,他們找徐悲鴻的朋友問情況,結果沒問出來結果。
因為怕結親的查家來要人,夫婦倆無奈之下,想了個“瞞天過海”的辦法。
他們對外宣稱次女蔣棠珍突然病亡,然后迅速從蘇州買回一具棺材準備大辦喪事。
一家人商量一番后,吹吹打打,聲勢浩大地將“棺材”送進一家寺廟寄厝,可是抬著空棺會被人發現,他們就讓人偷偷把石頭放進棺材,蔣棠珍這個名字從此便與那些石頭一起掩埋。
而查家得知人死了,便給兒子重新定了親。
蔣棠珍“死后”,就成了蔣碧薇,她跟隨徐悲鴻到東京后,在中國留學生聚集的地方租了房子,像一對真夫妻一樣,過起了小日子。
此前并沒有太多相處的兩人,在愛情的滋潤下過得倒也甜蜜。日子溫軟如徐悲鴻為蔣碧薇畫的那些畫兒。
然而,好景不長,徐悲鴻愛買價格頗高的畫集畫片,從小錦衣玉食的大小姐蔣碧薇也沒準備好當主婦,兩個人手頭的錢花的很快。
半年后,徐悲鴻不得不帶著一大堆書畫,和蔣碧薇黯然回到上海。
然而,與人私奔的蔣碧薇不敢回家。
三、貧賤夫妻
蔣碧薇曾在日本寫信告訴父母原委,對于女兒的任性蔣梅笙與妻子并沒有過多的責備。因此當蔣碧薇跟著徐悲鴻回國,住進旅館沒幾天,就被蔣梅笙接回了家。
之后,蔣家父母為兩人在民厚里租了一間就近的房子。
回到上海沒多久,徐悲鴻經人介紹結識了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蔡元培從康有為那里聽說了徐悲鴻后,果斷聘其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蔣碧薇一同北上。
在北京,徐悲鴻因為康有為的一封介紹信,結識了力主教育救國的傅增湘,因此獲得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名額。
1919年,徐悲鴻得償所愿,攜蔣碧薇赴法國留學。
因是動亂之際,留學的費用無法按時郵寄,兩人縱然困苦到三餐不繼,卻也能貧賤相守。
1926年,官費停發,徐悲鴻不得不赴新加坡給當地富商畫像,籌得兩人的生活費。
那年除夕,徐悲鴻在新加坡面對好友為他準備的精致席面,淚如雨下,無法下咽,只因那一刻他的患難妻子蔣碧薇在法國即沒錢交水電費,也沒錢買面包。
次年,兩人結束了8年的法國旅居回國。同年10月1日,蔣碧薇回國,而先行回國的徐悲鴻,已為她在上海布置好了新家。
12月,蔣碧薇生下他們的長子徐伯陽。
然而,次年3月發生的事,卻讓蔣碧薇心里蒙上了陰影,拔涼拔涼的。
四、終是愛上了別人
1928年3月,徐悲鴻帶著蔣碧薇和兒子徐伯陽回到家鄉,一家人歡樂相聚之時,突然一聲槍響,強盜來襲,眾人四散逃去,蔣碧薇和兒子被藏進了柴房之中,卻不見徐悲鴻的影子。
很快,眾人發現強盜意不在徐家,才安寧下來,就在大家商量著找尋徐悲鴻時,他頭發、衣服上粘滿谷粒回來了。
原來,槍響以后,徐悲鴻跳起來就跑,躲進了屋后的谷倉里,全然忘了兒子媳婦同樣處在驚慌之下。
這件事,一直讓蔣碧薇耿耿于懷。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徐悲鴻還會做出更令她寒心的事情。
1930年,蔣碧薇回家奔喪,葬禮還未結束,她就收到了徐悲鴻的急信:你再不回來,我就要愛上別人了!
接到信的蔣碧薇,一刻也沒耽誤,很快就回了南京。35歲的徐悲鴻跟妻子坦白,他喜歡上了自己的學生,18歲的孫韻君。
蔣碧薇聽后想起自己接連失去弟弟、姑母,婚姻也搖搖欲墜,控制不住地大聲哭泣。
徐悲鴻見狀,連忙解釋自己只是愛惜對方的才華,并沒有出格。然而,后來,卻和對方越走越近。
隨著徐悲鴻與孫韻君的關系越來越親密,他與蔣碧薇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多。
后來,蔣碧薇陪同徐悲鴻歐洲辦畫展,本以為會修復彼此的感情,沒想到,辦完畫展回國,徐悲鴻與孫韻君的感情一觸即發。
五、分道揚鑣
一次,徐悲鴻帶學生出去采風,他與孫韻君的師生戀被所有同行的學生看在眼里,倆人的甜蜜八卦很快不脛而走。
等采風結束,徐悲鴻回到家中,蔣碧薇發現她手上多了枚刻著“慈悲”的紅豆戒指。
“慈”是孫多慈,“多慈”是徐悲鴻為孫韻君取的名字,一如“碧薇”,而“悲”是徐悲鴻,當蔣碧薇得知那枚戒指是孫多慈所贈時,頓時火冒三丈。
1934年,孫多慈因為蔣碧薇的一封信,失去了公派留學的機會,只得回到安徽老家教書,徐悲鴻憤怒之下,遠赴桂林。
蔣碧薇跑到桂林勸他回家,被果斷拒絕。
徐悲鴻的決絕,讓蔣碧薇陷入了孤獨與悔恨中,不久,張道藩走進了她的生活,給了她徐悲鴻沒有給過的和風細雨。
其實,早在巴黎時,張道藩就喜歡蔣碧薇,如今徐悲鴻移情別戀,他便迎頭而上。
原本蔣碧薇還不知道如何抉擇,但徐悲鴻的做法,讓她果斷選擇了張道藩。
1937年,時局動蕩,徐悲鴻費心將孫多慈的家人,從安徽接到桂林,并在《廣西日報》登載啟事:
鄙人與蔣碧薇女士久已經脫離同居關系,彼在社會上的一切事業概由個人負責。
蔣碧薇得知后,猶如心口扎刀。想她18歲與徐悲鴻私奔,為他生下兩個孩子,同甘共苦20年, 他不僅沒有給她一個名分,還刻薄地說兩人是“同居關系”,實在是太過涼薄。
六、遲來的深情
徐悲鴻以為和蔣碧薇撇清,就能和孫多慈在一起,豈料,孫父覺得他人品太差,死活不同意女兒嫁給這樣一個人。
1938年,徐悲鴻在孫多慈父親的反對下,不得不與其分手,孫多慈與徐悲鴻分手兩年后,與許紹棣戀愛結婚。
徐悲鴻與孫多慈分手后,遠赴印度講學。
3年后回國,想起在國難中獨自照顧兩個孩子的蔣碧薇,決心與妻子和好,便托學生呂斯百將孫多慈寫給自己的信轉寄給了蔣碧薇。
那封信里,孫多慈稱自己后悔因為父母反對,沒勇氣跟徐悲鴻結婚,徐悲鴻在那封信后如批語一樣寫下:我不相信她是假的,但也不信她是真心,總之我已作書絕之。
可沒想到的是,蔣碧薇看到這封信,對徐悲鴻很是輕蔑和看輕。
隨后,徐悲鴻又做了一件驚人的事兒,蔣碧薇從母親那里聽說,徐悲鴻為了表示誠意特意寫信給她這個岳母,愿意將鑲嵌著孫多慈所送的紅豆戒指送給蔣碧薇。
蔣碧薇聽后覺得匪夷所思,反問了句:他難道要我天天戴著那只戒指,紀念他們的愛情?
那時候的徐悲鴻,是真的想要回頭,因此表現得很是悔恨。
然而,當時的蔣碧薇已被張道藩捧在手心上愛了,對徐悲鴻的迷途知返,她回復:你來,我相信你不會走;你走,我當你沒來過。
七、落幕
徐悲鴻在蔣碧薇那里碰了6次壁后,不得不選擇放棄。不到百天,19歲的廖靜文闖入了他的生活,當時的他已年近50歲。
蔣碧薇知道后戲謔:一樹梨花壓海棠。
許是應了亦舒在《喜寶》中的那句話: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錢。
之后,蔣碧薇提出了離婚條件:100幅徐悲鴻畫作,40幅收藏畫作,100萬現金,以及兩個子女每個月各兩萬的生活費。
徐悲鴻答應了,然而每月薪水不到兩萬的他,只好拼命畫畫。
1945年年末,徐悲鴻提著一麻袋錢和畫去找蔣碧薇離婚,相較于臉色蒼白、神情沮喪的徐悲鴻,清點數目、瀟灑簽字的蔣碧薇顯得輕松愉悅。
不過,也有人說,那天蔣碧薇打了一夜的麻將。
1946年,徐悲鴻與廖靜文結婚,1949年蔣碧薇隨張道藩遠走臺灣,,1953年,徐悲鴻病逝。
同居十年,張道藩終究沒有給蔣碧薇妻子的名分,1958年,兩人和平分手。之后的蔣碧薇獨自生活了20年。
老年的蔣碧薇,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她一生不曾用過其他任何人一分錢,亦未曾向任何人借過錢,全是依靠徐悲鴻離婚時給的畫,換錢生活。
可以說,她余生的尊嚴和驕傲,都是那個負心人提供的。
原來生活中并沒有純粹的黑白對錯,人生苦短不過在迂回之間。
1978年,蔣碧薇在臺北去世,葬于陽明山公墓,墓碑上清冷地寫著“蔣碧薇之墓”,再無其他任何人的名字,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一個。
果然,人生的每一個選擇背后都有代價。
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九仙月,總有一個故事讓你豁然開朗。
資料來源:《蔣碧薇回憶錄》《徐悲鴻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