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他們既是防汛應急的“守夜人”,也是文化惠民的“筑夢者”。在應急與文化惠民的雙重賽道上,天府街道的社區工作者們以“硬核擔當”守護萬家燈火,用“柔性服務”滋養社區生態,讓安全防線與幸福圖景在這片土地共生共長。
一、以歌聚力 筑夢社區
張天敏(籠堰社區)
? 精心組織、通力合作,夯實活動基礎
采取“包片+網格”劃分區域進行針對性宣傳動員,通過面對面走訪、點對點溝通,激發大家參與的熱情,為社區和諧打下堅實基礎。
?精準服務、回應關切,贏得信任支持
將服務前置、響應提速,解決個性化訴求,全力保障參賽體驗。
針對噪音問題,主動對接、提前溝通,承諾嚴格控制音量和時長,邀請居民親臨感受,最終化擔憂為支持。
? 文化賦能、共建共享,激發街區活力
通過歌會邀請商戶免費參展,“登臺推介”,實現多方共贏。
引導商家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促進文化搭臺、多方共贏。
舞臺會落幕,歌聲會停歇,但那份以文化滋養治理、以善意串聯鄰里的初心,會繼續在天府生長蔓延。
——張天敏(籠堰社區)
二、音符破冰,編織社區新圖景
范靜(學府社區)
?? ?全域動員匯星光
全覆蓋宣傳:依托抖音、小紅書、網格群線上發力,結合走訪高校、設點擺攤線下覆蓋,精準招募55組選手,涵蓋居民、企業員工及四川傳媒學院等3所高校學生。
? 音符撬動鄰里情
11支特色方陣構建沉浸式拉歌舞臺,評委即興合唱引爆“全民K歌”時刻,情景劇《小小鳥》致敬網格員等平凡社區英雄。
當歌聲響起,不同年齡、職業的居民都擁有了共同的語言和情感連接點,群眾變成活動真正的主角,激發內生動力,變“旁觀者”為“參與者”,活動因此才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幸福社區開始具象化,理想的社區生活開始呈現。
——范靜(學府社區)
三、“預防”勝于“搶險” 守護社區平安線
林偉(海科社區)
? ?風險底數清?
轄區含8個小區、13個地下車庫及3個易澇點(海天路西財段等),重點防范內澇及車庫倒灌。
? ?硬核舉措
體系構建:8小區+4學校+1商圈全覆蓋應急預案
聯動升級:水務局+街道+物業等多元力量“雙線聯絡”機制
物資前置:防汛物資等裝備存放4個關鍵點位(如西財附小門衛室)
值守三強化:預警宣傳+物資隨車+災情直報
“三查”機制:雨前查設備、雨中盯險情、雨后核災情
防汛工作事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邦A防”永遠勝于“搶險”,只有通過常態化清淤、演練和物資儲備,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共建共治是關鍵,只有發動更多的群眾參與防汛,凝聚更多的力量,才能織密防汛的安全網。作為社區的工作人員,我們必須有“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才能持續優化防汛體系建設,為打造平安溫江貢獻基層力量!
——林偉(海科社區)
四、筑牢防汛墻,織密汛期安全防護網
王建(金府社區)
? ?網格排險
汛期黃色預警期間,依托6個網格,每日派出18名巡查員,緊盯老舊房屋、低洼積水、河道防護等關鍵點位。自進入汛期以來,社區累計出動巡查人員60余人次,疏通整改隱患30余處。建立聯絡直通群,確保預警信息直達、居民反饋暢通。
? ?雷霆除患?
隔離4處危房;暴雨夜1小時內抽排餐飲店漫灌并同步疏通6處主干道;10分鐘破解高速出口30厘米積水;修復3處河道護欄,全天候巡查防溺水;即倒即清12處樹線隱患及10棵倒伏樹木。實現隱患“發現-處置-銷號”閉環管理,以快準狠作風守護群眾安全。
? ?全民防線?
?聯勤聯動:? 強化與城管、交通、水務及鄰鎮協作,針對交界溝渠等薄弱點制定專項巡查機制。
?未雨綢繆:? 增儲沙袋、雨具等防汛物資,定期檢查維護,確?!罢{得出、用得上”。
?宣傳到戶:? 線上線下聯動,通過宣傳欄、微信群普及防汛避險知識,重點提升散居居民安全意識。
近期強降雨天氣頻發,防汛形勢嚴峻,考驗著社區的應急能力和責任擔當,我們將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實做好各項防汛工作。
——王建(金府社區)
編輯:田 旭
責編:楊 鎧
審核:徐 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