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就有一場世紀大災難,你認為自己能夠存活下來的概率有多少呢?要在嚴酷的末日環境下活著,又有什么東西是逃生時必須帶的呢?
日本老牌企業「三得利」(サントリー)曾訪問了 50 位曾經歷過地震、海嘯的災民,他們分享一些 「當天拯救了我」 的求生必備物資,一起來看看吧!
1.暖寶寶
受訪者:佐藤忠志(當時 61 歲)
一直躲在車上避難,為了節約燃料,依靠暖寶寶維持體溫。
2.塑料桶
受訪者:TY.(當時 56 歲)
我和兒子用塑料桶來裝雪、雨水,斷水期間幫了大忙,也能用剩下的廢水去沖廁所,保持衛生。
3.漱口水
受訪者:KY.(當時 45 歲)
災后斷水,不能刷牙。有了漱口水,不但能預防蛀牙、防止口臭,那種口中殘存的清涼感覺,也令孩子們恢復了些精神。
4.鏟子
受訪者:小杉淳(當時 46 歲)
災后為了救人,我每天都拿著鏟子掘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短暫地忘卻一些不安情緒。
5.瓦楞紙
受訪者:小關景子(當時 32 歲)
避難所內,孩子的哭聲會給他人造成困擾,特別是深夜讓人難以入睡。瓦楞紙多少能夠阻隔聲音的傳播。
6.罐頭面包
受訪者:三浦萬里子(當時 62 歲)
食物是避難必備品。將防災食物放入避難背包內,緊急時刻隨時帶走,是最基本的防災策略。
7.報紙
受訪者:我妻由季子(當時 21 歲)
受到地震的沖擊,我家客廳地板上,全是玻璃、瓷器的碎渣。鋪上報紙后,能有效防止被碎片割傷雙腳。
8.眼鏡
受訪者:高橋正范(當時 54 歲)
避難時,弄壞了平日用的老花眼鏡,最后不得不帶著放大鏡去打水、拿食物、打掃…
9.膠帶和圓珠筆
受訪者:K.(當時 42 歲)
連電話都不能用的極端情況下,書寫是最有效的傳遞方法。例如,寫上供水站的地址,貼到門外。
10.毛毯
受訪者:佐々木中加(當時 42 歲)
避難所內總有許多身體抗寒能力差的老人與小孩,將毛毯放入塑料袋中,包裹住身體,可以御寒保暖。
11.LED 手提燈
受訪者:村上哲雄(當時 76 歲)
災后仍然余震發生,因此不能使用蠟燭,容易引發火災。這時候,LED 手提燈就派上用場了,它能照亮漆黑一片的房間,令人感到安心。
12.數碼相機
受訪者:K.W.(當時 42 歲)
為了處理之后的保險等手續,有必要用相機記錄下受災的物品。
13.護手霜
受訪者:H.K.(當時 59 歲)
家中一樓被水淹沒,花了 10 多天在泥濘與污水中整理物品,雙手變得異常干燥,還好最后發現了一支護手霜。
14.鋁箔保溫毯
受訪者:佐野正人(當時 52 歲)
在庭院的地上,鋪上一塊鋁箔保溫毯,將裝了水的塑料瓶放上面,吸收了太陽能后,就有溫水可用了。
15.紙尿褲
受訪者:宮本加(當時 52 歲)
避難所的嬰兒用品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說完全不夠用。幸好周圍的好心人將紙尿褲分了一些給我,幫了一個大忙。
16.10 円硬幣
受訪者:瀬戶一雄(當時 67 歲)
手機電池耗盡,為了使用公共電話,好不容易從存錢罐里搜出來一枚 10 円硬幣。
17.襪子
受訪者:W.G.(當時 73 歲)
災后沒有熱食供應,身體感到格外寒冷,要穿上兩雙襪子保暖,才能安心入睡。
18.露營帳蓬
受訪者:長田子(當時 54 歲)
害怕災后的余震,不想待在家中,于是在附近的空地架起了帳蓬,三餐也在里面解決。
19.食物保鮮袋
受訪者:我妻芳一(當時 43 歲)
領取到珍貴的糧食時,可以將吃剩的食物保存進食物保鮮袋內。
20.奶粉
受訪者:本郷由華(當時 25 歲)
絕望之中,有位陌生人送了一杯奶給我年幼的女兒,看著她拼命喝奶的樣子,我終于能夠安心了。
21.保鮮膜
受訪者:H.F.(當時 32 歲)
在家中過停電、斷水的避難生活,吃飯時先用保鮮膜包住餐具,能夠減少用水的次數。
22.撲克牌
受訪者:鐮田翼(當時 9 歲)
避難期間,我和家人每天被不安的情緒包圍,玩撲克牌時能夠暫時緩和負面的情緒和氣氛。
23.日記本
受訪者:K.(當時 38 歲)
避難所內的生活,很容易讓人對時間失去概念。這時寫寫筆記,記錄下生活和感想,通常是大家最想做的事情。
24.收音機
受訪者:町屋知子(當時 19 歲)
避難所內收聽新聞報道,得知外面的人都在努力地活下去,便會感到安心。
25.勞工手套
受訪者:柳田史(當時 42 歲)
勞工手套可以在收拾碎片時,保護好雙手,也能讓小孩子當作襪子穿;還能揉成一團玩接球游戲,無聊時分消遣消遣。
26.女性生理用品
受訪者:日野孝子(當時 36 歲)
我可以忍受一星期不換衣服,但不能忍受一星期不能換內褲,有了生理用品,可以有效減少弄臟內褲的次數。
27.折凳
受訪者:鈴木勇(當時 54 歲)
在避難所內,只能坐在冷冰冰的地板上,上了年紀的人會感到異常辛苦。
28.帽子
受訪者:千葉史子(當時 38 歲)
災后住進避難所,要與很多人一起生活。當我介意別人的目光、或是想要些許隱私時,用帽子遮下自己的臉,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29.頭戴探照燈
受訪者:木村純子(當時 38 歲)
當時在小學的六樓避難,可洗手間偏偏卻在一樓。晚上需要一手拿著電筒,一手攙扶老人下樓。有了頭戴探照燈,帶老人下樓去上廁所,就沒那么危險了。
30.常用藥
受訪者:長田子(當時 54 歲)
沒有廁所的環境下,身體會因為不習慣而引起便秘、肚瀉等。常備藥物,萬無一失。
31.口罩
受訪者:M.S.(當時 27 歲)
在寒冷的天氣下,避難所或供水站的工作人員都害怕得感冒,戴上口罩工作,令人安心。
32.口香糖
受訪者:千葉秀(當時 45 歲)
咬一咬口香糖,不單能消除口臭,還能平復心情、舒緩壓力。
33.寵物干糧
受訪者:三浦萬里子(當時 62 歲)
人類的防炎食物并不能代替貓狗食物,如果養寵物的話,記得提前把寵物干糧、寵物尿不濕放進避難包中。
34.濕紙巾
受訪者:氣仙由美(當時 52 歲)
持續的挖土工作,讓人雙手沾滿泥土,心情也變差。此時,一枚濕紙巾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35.防水帆布
受訪者:岡崎完兒(當時 46 歲)
防水帆布不但能夠鋪在地上、擋風擋雨,還可以當作臨時更衣間,非常方便。
以上這 35 種求 生物品,給大家日后避難做個參考。將其中一些放進避難包內,說不定能大大提高存活的概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