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觀看鈔票修復
隨著巴以沖突持續,加沙當地經濟已然崩潰,一個前所未有的職業“修錢師”應運而生。在銀行被毀、完好鈔票極度稀缺的境況下,當地居民依靠這些修錢師修復破損的紙幣,以換取購買基本生活物資的機會。
因戰火而生的新職業
在加沙城的一個陰涼處,27歲的伊哈卜·哈納維正俯身修補一張破損的鈔票。他說:“這份工作之前是不存在的,它因戰爭而生。”
自2023年10月以色列發動攻勢并停止供應新版謝克爾紙幣以來,加沙流通的鈔票近兩年沒有更換,出現了許多“戰損”鈔票。哈納維說:“許多人手里攥著破舊的現金,甚至無法用它購買基本物品。”
哈納維的工作臺是一個小圓桌,桌上有一個裝滿現金碎片的塑料容器。他從中找到顏色和面額匹配的碎片,用特制膠水粘合,再將“新作品”放在陽光下晾干。如果鈔票只是撕裂,他就用膠帶小心粘好;若有污漬,則用橡皮擦清潔。
▲修錢師伊哈卜·哈納維正在工作
哈納維每修復一張鈔票收費2謝克爾(約合人民幣4元),如果鈔票可以修復,他一天能處理500~600張。他表示:“如果貨幣損壞得太嚴重,我會坦白告訴他們‘無法修復’。”
加沙貨幣體系瀕臨崩潰
在沖突爆發前,加沙地帶超過80%的交易通過現金完成。但如今當地所有的56家銀行分行均已被毀,原有的94臺自動取款機(ATM)中,僅剩3臺還能部分運作,服務超過200萬人口。
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經濟與行政管理學院前院長薩米爾·阿布·穆達拉教授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被迫使用非正規的現金兌換服務,將數字余額兌換成破舊的現鈔,常常需要支付高達40%-45%的傭金。
穆達拉補充道:“可悲的是,一些商人利用了這種情況,他們甚至會直接拒收那些只有輕微損壞的50或100謝克爾鈔票。”
居民蘇海拉·薩拉克想用自己最后一張磨損的20謝克爾鈔票為7個孫子孫女買東西,卻遭到小販拒收。她痛苦地說:“我無法承受。我沒有別的錢了。”
流離失所的納吉·沙巴特為了將一張50謝克爾的破損鈔票換出去,走了將近5公里,問了六七條街。有人說沒有零錢,有人說錢太破了。
完整鈔票難得,回歸“以物易物”
由于完整的鈔票難得,且換錢的傭金抽成“高得離譜”,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退回到了“以物易物”的狀態。人們通過社交平臺聯系,用一罐嬰兒配方奶粉換一袋鷹嘴豆,只為繞開中間商。
隨著工業區、銀行和工廠被毀或關閉,絕大多數人處于失業或赤貧狀態。而物價已飛漲到“將人壓垮”的程度。據英國媒體報道,按沙巴特所舉的例子,一袋面粉的價格從8英鎊暴漲至325英鎊,漲幅高達3650%;一升食用油的價格從1.3英鎊漲到15英鎊;一公斤西紅柿從40便士漲到13英鎊。
薩拉克表示,她已無力為孫子孫女購買奶粉和尿布。“一罐嬰兒配方奶粉現在要170謝克爾,一包尿布的價格要100美元。我無法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求,這讓我心碎。”
援助陷入困境,悲劇持續發生
在現金耗盡后,絕大多數人只能依賴援助。然而,領取援助的過程也充滿危險。據與哈馬斯有關的衛生部門稱,自5月下旬以來,已有超過800人在援助分發點周圍死亡。
▲7月13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城
目擊者稱,就在上周日(7月13日),包括6名兒童在內的10名巴勒斯坦人在排隊取水時,遭以色列無人機襲擊身亡。以色列軍方表示,是導彈技術故障造成打擊偏移,正在調查這次“技術失誤”。
此外,燃料短缺也使危機雪上加霜。穆達拉教授表示,燃料價格上漲超過550%,導致幾乎所有服務和商品價格飆升,基本出行也變得極其昂貴。
今年有超過4個月時間沒有任何燃料進入加沙。本周,少量燃料終于被允許進入加沙地帶,此舉受到聯合國的歡迎,但聯合國同時表示,這“遠遠不足以”滿足民眾的日常需求。
隨著停火談判陷入僵局,專家們警告,加沙地帶的經濟危機只會不斷加深,民眾的苦難遠遠看不到盡頭。
紅星新聞記者 鄧紓怡
編輯潘莉 責編 李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