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場并未對外公開的會面,在白宮悄然上演。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現身總統辦公室,和特朗普進行了一次閉門交談。
僅僅一天之后,他便出現在北京,準備出席即將到來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這種出行節奏之快、節奏之緊,讓外界一時嘩然:他究竟帶來了什么?只是談生意?還是另有深意?
更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他落地北京的同一時間,有關特朗普訪華的風聲,也愈發密集。這兩件事之間的聯系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黃仁勛會不會正是那位“帶口信的人”?特朗普真的要來了?
7月初,馬尼拉的東盟外長會議成為中美關系的重要轉折點。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中美外長的首次正式接觸。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面對面坐下,談了整整一個小時。雖然是閉門會談,但現場氣氛卻遠比預期輕松,甚至透出幾分罕見的坦誠與務實。
會后,魯比奧罕見地對媒體表示滿意,并稱此次會晤“富有建設性”。更令人振奮的是,他在采訪中透露,特朗普已經正式收到中國的訪華邀請,雙方正在協調合適的時間進行元首會晤。這是美方高官首次在公開場合確認這一消息,也標志著兩國高層互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與此同時,一位特殊的“使者”悄然登場。黃仁勛在會談結束次日飛抵北京,引發各方關注。他不僅要參加供應鏈博覽會,還將與多位中國高層官員會面。他的訪問明顯不止是一次商業考察,更像是一場政商交織的“橋梁之旅”。
英偉達的處境不容樂觀。自2023年起,美國政府連續收緊芯片出口限制,導致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急劇縮水。去年中國市場為其貢獻了超過170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13%以上。
今年第二財季,英偉達預計因出口政策損失高達80億美元。這不是小數目,是關乎公司生死存亡的“傷筋動骨”。
為了挽回頹勢,黃仁勛計劃于9月推出一款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AI芯片。這款芯片規避了所有受限技術,符合美國出口政策,價格區間在6500至8000美元,主要面向中小企業的推理需求。一旦獲得中方市場認可,將有效填補H20芯片被禁后留下的巨大空白。
不過,此次訪華的黃仁勛,并非單打獨斗的商人角色。他早在巴黎、臺北等地多次公開批評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是“適得其反”,甚至在臺北電腦展上直言不諱:“繼續制裁,中國芯片只會更強。”他深知,再這樣下去,中國芯片若徹底自立,美國科技霸權或將失守。
這次見特朗普,黃仁勛很可能掏出了“最后的底牌”:要么放寬限制,要么看著中國芯片徹底崛起。這番話或許正打動了特朗普。畢竟在特朗普眼中,貿易戰是談判工具,而不是信仰。在43%的低支持率和36萬億美元國債壓力下,他更需要的是能帶來“勝利”的外交突破。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黃仁勛抵華前后,特朗普訪華的傳聞驟然升溫。不僅有美媒透露,特朗普已開始與美企高層磋商“訪華隨行計劃”,甚至有中國學者建議邀請其出席“九三閱兵”。更有傳言稱,若一切順利,特朗普或將在10月底借參加APEC峰會之機,順道訪問北京。
黃仁勛此行的節奏也讓人瞠目結舌。一方面,他與特朗普密談后火速飛抵北京;另一方面,他在華的活動排得滿滿,除了參展,還將參加多場閉門會晤。英偉達方面雖對具體行程三緘其口,但外媒分析認為,他此行肩負著“打通中美芯片交易通道”的任務。
這并非空穴來風。早在6月,中美在倫敦秘密達成“稀土換技術”臨時框架:中國向美國電動車企業開放6個月稀土出口許可,美方則承諾放松部分高端芯片設計軟件和航空發動機的出口限制。黃仁勛自然也看到了這個“窗口期”。
他很清楚,中美之間的博弈遠不止芯片,而是涉及整個供應鏈、軍工、能源等多個戰略板塊。稀土是中國的底牌,芯片是美國的命門;若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不僅能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能為下一輪大型貿易談判“鋪平道路”。
實際上,黃仁勛今年已經是第三次訪華了。短短幾個月內頻繁奔波,足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而這一次,他還將在7月16日舉行媒體吹風會,外界普遍猜測,他將在會上透露關于新芯片、出口政策甚至中美合作的最新動向。
中國方面的態度也值得關注。盡管對魯比奧等人實施了制裁,但面對美方主動遞出的橄欖枝,中方表現出“有原則的靈活”。
王毅外長在會談中明確表示,中方愿意以“積極、務實、建設性”的態度推進雙邊關系,同時也劃出了四條“紅線”——臺灣問題、國家主權、發展權和核心利益,絕不容挑戰。
中方此舉既展示了強硬立場,也釋放出合作誠意。這是一種高超的外交藝術:既不失底線,又不拒對話,既保留話語權,又創造空間。黃仁勛在這樣的背景下訪華,實際上是被賦予了某種“試水”的角色,既為美方探路,也為特朗普訪華鋪路。
這場復雜的政商互動,實則是一盤多維度的大棋。中美兩國都明白,繼續對抗只會兩敗俱傷。對中國而言,始終不變的是自主創新、科技自立;對美國而言,真正的挑戰不是中國崛起,而是如何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與中國“重新握手”。
黃仁勛能否打通這條路?特朗普是否真的會來?答案或許就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揭曉。而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由芯片引發的外交風暴,已經成為全球最關注的焦點。
對于中國來說,黃仁勛訪華只是一個信號,更是一種機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較量中,中國要做的不是等待,而是繼續前行??萍甲詮?、市場開放、戰略定力,這些才是決定勝負的真正砝碼。
黃仁勛帶著口信飛抵北京,特朗普訪華的輪廓逐漸清晰。中美之間的這場“芯片外交”,遠未到終局,但一場新的較量已然展開。誰能笑到最后,取決于誰更有智慧,也取決于誰更有耐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