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為改善農村坑塘溝渠的水環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和寨村另辟蹊徑,讓小龍蝦與草魚化身“生態清道夫”,使曾經飽受水質困擾的環村溝渠重煥生機。
太和寨村毗鄰戴河南段,環村溝渠面積約2000平方米,承擔著雨季行洪的重要功能。但在平水期與枯水期,這里卻陷入“死水”困境——水體流動性差、浮萍瘋長,不僅破壞景觀美感,更成為水質惡化的溫床。
為從根源改善溝渠水質,杜絕黑臭水體的形成,自2024年起,村委會依據村內坑溝渠的分布特點,組織村民投放小龍蝦和草魚苗等水生生物。小龍蝦憑借“水底耕耘者”的特性,以底泥中的有機碎屑、腐殖質和藻類為食,不僅減少污染物堆積,還通過掘穴活動加速底泥氧化與物質循環,顯著提升水體透明度;草魚則化身“水草修剪師”,通過大量攝食水草和浮游生物,有效遏制藻類過度繁殖,避免水體富營養化,其游動還能增加水中溶氧量,激活水體生態循環。
如今的溝渠,不僅水質明顯改善,水生生物多樣性也逐步恢復,一個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正在形成?!耙郧奥愤^都得捂著鼻子走,現在水變清了,還能看到小魚小蝦游來游去,現在我總上這釣魚來?!碧驼宕迕裰煲湫χf。
以蝦魚為“藥”,讓這場生態治理的成效堪稱驚艷。監測數據顯示,治理后溝渠達到三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大幅提升,富營養化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溶解氧含量顯著增加,惱人的異味徹底消散。
“下一步,我們將把這種經驗做法推廣到全區,使更多的農村溝渠變成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為美麗鄉村建設筑牢生態基底?!鼻鼗蕧u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梁爽、彭云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