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標星的朋友們有時可能會錯過【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歡迎新老朋友給【通航圈】點個星標,以便及時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錯過更多精彩*
加星標方法: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7月15日,應急管理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上半年全國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情況,介紹防汛救災、災害監測預警、規范安全生產執法等有關工作進展,回應媒體關注問題。會上,應急管理部監測防火司司長楊旭東介紹, 近些年來,應急管理部立足于“全災種、大應急”,不斷提升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既借助新技術、又用好“老把式”,確保預警到重點地區、叫應到重點人群、應用到關鍵場景,為避災避險、應急準備爭取更多的時間“窗口期”,為風險評估、搶險救援提供可靠的“全景圖”。其中,在加強遙感監測方面,建立重大災害社會力量無人機應急合作機制,目前已有600余家單位、2000余架無人機參與,基本形成中東部地區2-6小時、西部偏遠地區12小時以內應急響應能力。同時,充分發揮民、商等衛星資源優勢,完善衛星遙感應急監測機制,為險情災情研判、失聯人員搜救、救援隊伍作業提供支撐。
會上還介紹,國家防總辦公室和應急管理部切實加強統籌協調,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全力以赴開展防汛救災,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強化轉移避險和救援保障方面,嚴格落實預警響應聯動,特別是嚴格落實預警“叫應”和跟蹤反饋機制,提前果斷轉移危險區的人員。另外,4萬多名搶險救援力量和翼龍無人機等裝備都提前預置布防,多災易災邊遠鄉村今年特別強化了保底的通訊裝備,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累計出動3.8萬余人次,累計營救和疏散群眾1.1萬余人。
來源:應急管理部。
PS:二次審議稿》等已于6月27日發布并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5年7月26日。
需要進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關鍵詞:入群。
免責聲明: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公眾號作者也不負有更新以往文章觀點之責任,一切以最新文章為準。用戶根據本文及本公眾號任何其他觀點進行投資,須風險自擔,責任自負。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眾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部分圖文源于網絡,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通航圈: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