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第5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ChO)在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迪拜落下帷幕。中國代表隊的宋子路、杜憲、趙垚晰、劉墨涵四名高中學生全部獲得金牌。
其中,唯一的四川選手、來自成都七中(林蔭校區(qū))高2022級9班的趙垚晰同學以理論成績世界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奪得金牌。
4位中國代表隊選手合影(左一為趙垚晰) 圖源:賽事組委會官微
14日晚20點30分,趙垚晰與其指導老師陽東初搭乘的返蓉飛機落地。家長與七中的老師們早已等在出口,為他送上了祝賀的花束。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趙同學表示:“能獲得金牌,算是意料之中,但真的手握金牌、回想自己從四川小城市到世界金牌這條路時,心里全是感激。感激父母,感激老師,感激學校。”
家人與師長為趙垚晰接機
那么,這位摘金選手的化學天賦從何時開始展露?又是什么支撐著他一路從四川小城走向了更大的世界呢?
在趙垚晰飛機落地后,我們從他本人、他的父親和教練口中,拼湊起了他的金牌之路。
如果一定要追溯這塊金牌的起點,那一定是趙垚晰的老家,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
趙垚晰的父親告訴我們,兒子對化學的癡迷,始于幼兒園時期。當其他孩子還在玩積木時,趙垚晰卻最愛扎進新華書店的自然科學區(qū),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
再后來,趙垚晰向父母提出,想做一些簡單的實驗。看到兒子對化學的喜愛,這對普通工薪階層的父母,在自家客廳和陽臺開辟出一個十幾平米的簡易家庭實驗室,“他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他買什么。”
趙垚晰父親正在受訪
當然,安全是首要顧慮。趙父回憶道,兒子很小便開始接觸酒精燈,為了保證他的安全,他和媽媽會始終守在旁邊充當“安全員”的角色。隨著實驗深入,護目鏡、簡易防毒面罩也成了必備品。
這份近乎“縱容”的支持,甚至引來當?shù)嘏沙鏊年P注——頻繁網購化學試劑的物流記錄引起了公安機關的注意。“警察同志也是關心我們。”趙父笑著解釋道。
最初只是點燃酒精燈、觀察石灰水加熱這樣的簡單實驗,到后來,實驗越來越復雜,趙父、趙母的知識也有些跟不上了。“我們都是普通的企業(yè)職工,不太懂化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但只要孩子想嘗試,我們就盡全力支持。”
正是這方在父母包容下搭建起來的“化學小天地”,讓抽象的書本知識化為神奇的反應與現(xiàn)象,為縣城里的小小少年鋪就了探索自然科學的起點。
不過,需要嚴肅提醒的是,家庭實驗室無法保證實驗室安全與化學試劑污染問題,因此,在無專業(yè)指導的情況下,強烈不建議效仿。
雖然很小就愛看書、做實驗,但一直到了初三,趙垚晰才開始系統(tǒng)性學習化學知識。高中進入成都七中化學競賽班后,趙垚晰的化學天賦,也終于有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但是,回望這條化學競賽的金牌之路,趙垚晰說:絕非坦途。
趙垚晰摘金后返蓉
“化學競賽本身難度很大。”趙垚晰坦言。在初涉有機化學時,深奧復雜的機理如一團亂麻,橫亙在前。趙垚晰也遇到了“消化難題”:“聽課和考試像是兩回事,聽得懂,但不會做題。”
而他的應對方式,乍聽起來,似乎有些笨拙——“就是死磕。”一道一道題地突破,一個難點一個難點地攻克,量變終于迎來質變,“開始有解題的手感了。”
當備賽進入白熱化階段,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實驗操作。“實驗量非常大,操作也有難度。”對于這一難題,趙垚晰依然用了老辦法,“不斷地去做,重復地做,慢慢就練好了”。
為此,在沖刺國際賽的最后半年,趙垚晰把大量心血傾注在實驗臺上。“斷斷續(xù)續(xù)加起來練了有一個月。”一遍遍重復枯燥的流程,修正細微的動作誤差,直到形成精準的肌肉記憶。
正是這種近乎笨拙的“重復”哲學,鋪就了他的金牌之路。“當然,這種重復也并非機械刷題,有我自己的學習邏輯和規(guī)劃在里面,思考和努力也都很重要。”
在老師們的眼里,趙垚晰的成功密碼,遠不止天賦。
“聰明、勤奮、沉穩(wěn),抗壓能力極強。”趙垚晰的化學競賽教練,成都市第七中學老師陽東初感嘆:在三年的競賽教學生涯中能遇到這樣的學生,其實是自己作為師者的幸運。“他不僅是有天賦,努力與專注才是他不可被忽視的重要品格。”
趙垚晰的化學競賽教練陽東初受訪
陽老師講起一件往事,“高二階段的化學競賽模擬考,必須4小時不離場坐在板凳上寫,只要中途去上廁所,都算交卷,非常考驗學生的耐力和專注度。”而趙垚晰每次都能像被“釘”在了板凳上,三四個小時可以做到紋絲不動。
所以,能拿到理論成績單項世界第一,總成績第五的好成績,陽老師并不感到意外。“趙垚晰現(xiàn)在的化學理論知識基本達到博士畢業(yè)水平,市面上所有的化學教科書對于他來說已經‘無書可讀’,只不過在理論和科研方面還需要學習和提高。”
對于老師的盛贊,趙垚晰父子倆都表示,最感激的是成都七中與教練團隊的指導與支持。“我們來自小縣城,也不懂化學競賽,孩子高中階段的學業(yè)和人生規(guī)劃,主要靠七中老師的指導和引領。”
很多人一聽說趙垚晰來自七中,都覺得“并不意外”。這也符合大多數(shù)人對成都七中一貫的印象。
但事實上,即便在“高手林立”的成都七中,要達到趙垚晰這樣的高度,其概率也是極小的。“七中歷史上4枚跨學科的國際奧賽金牌,上一枚還是在2021年。”陽老師說道。所以,競賽相對高考而言,更小眾,競爭壓力也更大。“家長想要讓孩子走化學競賽這條路的話,要做好心理預期。”
陽老師強調,如果沒有非常強烈的興趣,不具備非常強的天賦,必定不適合走化學競賽這條路。
很多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喜歡在家做實驗就是“喜歡化學”。但陽老師卻潑了盆冷水:“這可能是‘假喜歡’。”什么算“真愛”?“真正的熱愛,在于渴望探索現(xiàn)象背后的原理,樂于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同時,數(shù)理基礎和學習能力是否扎實,也會最終決定孩子能在這條艱苦的道路上走多遠。”
目前,趙垚晰已經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準大一學生,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科學領域。“以后大概率會繼續(xù)從事化學方向的科研工作。”而基于自身的數(shù)理優(yōu)勢和興趣,他希望能夠深耕物理化學或材料科學等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