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7月16日(編輯 梁又勻)近日,湖南麥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麥濟生物”)提交港股上市招股書,中金公司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上市計劃顯示,麥濟生物本次沖刺港股IPO融資重點在于繼續投入MG-K10相關產品的研發、臨床試驗,并推動該藥劑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等疾病的臨床試驗。
2025年初,麥濟生物正式將研發中心從上海搬至湖南長沙,計劃在當地投入數億元建設智能化研發中心,并深化“AI+生物醫藥”融合創新。
創新藥提審在即,凈虧損有所收窄
招股書顯示,麥濟生物成立于2016年,專注于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創新生物制劑,以解決有關過敏性及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炎癥與免疫性疾病方面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自主研發建立的八款創新候選產品組成管線,包括核心產品MG-K10、關鍵產品MG-014及MG-013,以及五款其他候選產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截至2025年5月,MG-K10為市場上及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抗IL-4Rα抗體中唯一通過Ⅲ期臨床研究驗證的長效抗IL-4Rα候選抗體。
據悉麥濟生物核心產品MG-K10正針對特應性皮炎及哮喘等八種適應癥,進行或計劃進行臨床試驗。在中國市場,公司已完成或正針對四種適應癥進行的九項臨床試驗中研究MG-K10。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麥濟生物持有20項授權專利,包括8項中國內地授權專利及12項其他司法管轄區授權專利;以及23項專利申請,包括18項其他司法管轄區專利申請及五項PCT專利申請。就核心產品而言,麥濟生物已持有14項授權專利,包括三項中國內地授權專利、一項美國授權專利及十項其他司法管轄區授權專利。
從創新藥落地商業化收益上看,麥濟生物目前沒有獲批生產的相關藥劑或藥物產品。目前最為接近商業化的候選藥物產品為MG-K10中重度成人特性皮炎治療相關制劑,其已完成Ⅲ期臨床驗證,預計將于2025下半年提交中國地區生物制劑許可申請,并計劃于2026年提交新加坡地區生物制劑許可申請。
為維持多條管線的長期研發投入以及臨床實驗、審批申請成本,麥濟生物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的研發相關費用別為1.66億元、1.5億元及0.24億元。其中,用于核心產品MG-K10的研發開支為1.37億元、1.38億元及0.22億元,分別占同期總研發成本的82.3%、92.1%及90.6%。
招股書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麥濟生物分別實現營收872.2萬元、2.4萬元和0元。麥濟生物表示,由于其研發中的產品尚未上市,公司收入主要來源于向第三方提供研發服務收入。
收入來源較少且研發支出只增不減,麥濟生物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分別錄得凈虧損2.53億元、1.78億元和0.27億元。
目前,麥濟生物與康哲藥業集團簽訂授權協議,授予其MG-K10的獨家商業化權利,并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和新加坡針對某些適應癥共同開發MG-K10。若未來MG-K10中重度成人特性皮炎治療等相關制劑順利獲批上市,雙方將按照銷售情況按比例分成。
過敏性疾病創新藥,國資、私募扎堆參投
麥濟生物創始人張成海在2012年以前主要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工作,曾先后在美國范安德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2012年末,張成海入職上市公司三生國建,擔任公司抗體藥物研發相關研究所副所長。2016年6月,張成海離職開啟醫藥研發創業生涯。
作為在干擾素、胸腺肽、糖皮質激素等領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手握Science、Nature等頂級期刊論文的出色研究員,張成海獨立創業從臨床治療需求、藥物依從性出發,張成海選擇了長效IL-4R抗體藥物的開發方向,專注于呼吸、免疫等領域的創新抗體研發。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過敏性疾病藥物市場規模為618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擴大至1,222億美元,市場需求年均增速達7.9%。在中國地區,由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診斷率較低,市場規模一直較小,但隨著人們對創新療法的意識提高及潛在的營銷活動,預期市場規模于未來將出現大幅增長。2023年,中國過敏性疾病藥物市場規模為72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31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17.5%。
麥濟生物當前研發藥劑所專注的特應性皮炎、哮喘則是在全球范圍內藥物競爭少、治療方案存在缺陷,至今仍然有較大醫療需求的重點領域。例如,當前在中國、美國,獲批上市的特應性皮炎相關治療藥物分別僅有2款和4款。
憑借創始人出色研究履歷和極具潛力的研究方向,麥濟生物成立僅半年,就拿到了來自華蓋資本的天使輪融資。隨著研發進度順利推進,麥濟生物于2018年末收獲來自上市公司張江高科、桂林三金的A輪投資。
2021年初,麥濟生物多個創新抗體藥物進入臨床申報和研究階段,其自主建立的TEADA抗體發現平臺也持續為團隊提供研發支持。尤其是核心產品MG-K10臨床實驗的推進,讓投資機構有了更多信心。
麥濟生物在這一年連續兩次獲投,累計獲投金額超億元,進入Pre-B輪。此次參投機構包括動平衡資本、張江浩珩、天匯資本、石豐昕匯、盛世景、國海國創和天瑞豐年。
在本次融資后,國內創新藥投資迅速面臨全球流動性收緊、上市標準提高等因素帶來的“融資寒冬”。這也使得麥濟生物在研發決策上更為謹慎,并堅定長效藥的投入方向。
直至2024年下半年創新藥投資有所回暖,MG-K10特應性皮炎藥劑順利進入臨床Ⅲ其驗證,哮喘相關藥物也啟動臨床Ⅲ期驗證。以湖南國資為主導的投資機構也向麥濟生物拋出橄欖枝。天瑞豐年、湘江國投、開源思創、山東財金集團以及江西青創投等聯合向麥濟生物投資2億元。
公司招股書顯示,此次上市前2025年6月,康哲藥業、湖南國創、中山創投、貴州筑銀、湖南天瑞、廣發干和聯手參投Pre-IPO輪,總計投資金額2.6億元。
最終股權結構顯示,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成海直接持股29.24%,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持股13.41%,合計持股約42.65%。早期股東張江集團通過上海張江、張江燧鋒總計持股8.83%,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康哲藥業作為麥濟生物當前最大銷售合作方,持股8.13%,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而湖南國創持股6.59%、天瑞豐年合計持股6.36%分別為麥濟生物的第四、第五大股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