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系研究員,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中心崗位科學家,食品科學博士,注冊營養師。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自媒體作者;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食物與烹飪營養分會副主委;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分會副主委等。
教授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物血糖反應、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環境評價等。主編教材6本,參編教材12本,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技論文133篇,出版食品營養科普書籍25本,撰寫食品科普文章被報刊雜志轉載超過6000篇。
文章來源:范志紅—原創營養信息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今年有個流行語,叫做「國家喊你來減肥」。
新聞中說,國家衛健委啟動了為期 3 年的體重管理年,同時又聯合國家中醫藥局屬(管)的綜合醫院、兒童醫院、中醫醫院等,要在 2025 年 6 月底前基本實現體重管理門診設置全覆蓋,提供 從減肥手術到營養指導的體重管理 相關服務。
減肥這事很難,發達國家幾十年來的營養和醫學實踐早就證明了這一點。 即便暫時減重成功,在兩年之內,絕大多數減肥者的體重又會反彈到原體重,有的甚至比原來還要重。
減肥這事,真的無法成功嗎?關鍵要看是什么人在減肥,看怎樣理解減肥這件事。
記得我當年翻譯《減肥與體重管理》那本專著的時候,就看到作者對減肥反彈問題的感嘆。
很多減肥學者都有同樣的感慨:為什么減肥研究無法解決反彈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受試者,本來就不是那種能夠減肥成功的人。他們把減肥看成是短期行為
,完全依賴專業人員的治療、指導和監督。一旦減肥治療的流程結束,他們又回到過去的生活中,然后肥肉又會重新回到他們身上。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所以,在一個促進肥胖而不利于瘦身的工作生活環境當中,減肥治療后的督促維持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
而那些真正能夠 長期管理 自己,形成防肥生活習慣的人,根本就不來找我們進行治療。他們會自助減肥,找到可持續的方法,切實努力,改變習慣,長期堅持,然后享有健康的身體和體型。
在我國,真正需要減去七八十斤、上百斤的人,比例并不高。 大部分人只需要減去十幾斤、二十幾斤,甚至只是需要減掉腹部的幾斤肥肉, 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和外在形象。這部分人可以不去醫院求診,而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自助減肥。
在減重結束之后,如果繼續堅持防肥的生活習慣,就可以有效預防再次肥胖。
所以,與其關注「減肥」、「減重」,不如關注「體重管理」。
體重管理,不僅僅著眼于減肥過程,還推延到減肥之后的體重維持。由于隨著年齡增長人越來越容易體脂率超標,所以體重管理絕非「畢其功于一役」的短期行為,而是終生事業。
關注「體重管理」,又不如關注「體型管理」和「體成分管理」,更不如關注「體能管理」、「代謝管理」。
體重管理和體成分管理是有區別的。
體重管理過度著眼于體重本身,并沒有考慮到體脂率是否超標,肌肉是否充實,脂肪分布是在腰腹部還是在四肢,是在內臟還是皮下。同樣的體重,由于體成分不同,身材觀感可能完全不同,健康狀況也可能差異甚大。
但是,體成分管理考慮到了肌肉和脂肪的數量,卻沒有考慮人體的功能狀態是否理想,體力精力是否充沛,抗病力強不強,生命質量高不高。
有些人的確處于體脂率低,肌肉比例高的狀態,但可能已經患上了彌漫性甲狀腺炎,經常感覺到身心疲勞,出現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或者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感染。這些情況說明身體狀況已經不夠健康。
所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減重,而是減脂,增肌,養代謝,增活力。一旦身體活力增加,偶爾多吃幾口食物并不會發胖,偶爾少吃幾口也不會餓到低血糖。
雖然人們常說「管住嘴、邁開腿」,但實際上長期饑餓并不能改善代謝,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只有吃對食物,適度運動,充足休息,才能達到增進健康和預防肥胖的效果。而且,這種努力必須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夠長期持續,永不反彈。
說起來非常復雜,可能需要長篇大論。這里把其中日常生活的行為改變要點列出來,請大家對照檢查一下。能夠實施的點越多,減肥防肥、體成分管理和代謝管理就越容易。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不妨把你每天稱體重的焦慮和挫敗,換成改變行為之后的自信和篤定。
所謂但問耕耘,不問收獲。對大部分體重偏離不多、沒有重大疾病的人來說,只需長久堅持下去,效果自然會逐漸呈現。
消除致肥因素,包括以下 10 個方面的努力:
1 提高食物的營養素密度,壓減低營養價值食物的比例。
2 保持各類食物比例合理,增加食物多樣性。
3 降低食物的能量密度,減少添加油和添加糖。
4 改變進食行為,提高對飽感的感知能力。
5 定時定量用餐,避免明顯的饑餓感。
6 順應晝夜節律,避免過晚進食,特別是避免晚間的油膩食物。
7 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小活動,避免久坐不動。
8 適度中高強度運動,保持良好體能。
9 避免熬夜和晚睡,盡量按時休息。
10 減輕精神壓力,避免攀比焦慮,保持積極情緒。
其中每一方面,如果做不好,都會增加肥胖風險。因為已經有足夠的科學證據,這里就不再一一詳述證明了。
你的防肥分數有多高?不妨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了以下 36 個行為要點:
※ 有關飲品
1 不喝甜飲料和奶茶等甜味飲品,用白水、淡茶水、淡檸檬水等替代。喝粥、湯、羹、豆漿、牛奶等,只喝原味,不加糖。
2 不喝有添加脂肪的湯羹和飲品,如喝湯要去油。
※ 有關主食
3 每天把至少一種全谷/雜豆食材納入主食。如早上用牛奶燕麥粥替代白米粥。
4 盡量不吃加了油/鹽/糖的主食和小吃,如燒餅、油酥餅、油條、玉米烙、炒粉等。
5 吃土豆、山藥、蒸藕等含淀粉蔬菜時要替代一部分主食,而不是額外當菜吃。
6 晚上一定要吃主食,避免夜間失眠。減重基本完成后,每日主食量(糧食干重)不低于 200 克。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 有關蔬菜
7 每餐都吃相當于 1 飯碗的少油烹調蔬菜(烹熟后)。
8 每天都吃相當于至少 1 碗量的綠葉蔬菜(烹熟后)。
9 盡量在早餐也吃少油烹調的蔬菜,如蒸南瓜、燙青菜等。
※ 有關魚肉蛋類
10 每天早餐吃雞蛋,優先選用嫩煮蛋、蒸蛋羹等少油烹調方式。
11 只吃瘦肉,少吃肥牛、羊排、排骨等高脂肪部位,遠離肥肉。
12 吃雞、鴨的時候,盡量去皮吃。
※ 有關烹調方式
13 多用清蒸、白灼、水油燜等少油烹調法,避免油炸、油煎和肉丸。
14 不喝有油的湯汁,少吃湯汁和米飯融合在一起的蓋澆飯。
15 如果不得不吃油多的菜肴,用熱水涮涮油。
※ 有關甜食和冷飲
16 用酸奶替代甜食和冷飲。
17 用水果替代零食,每天不超過 1 個蘋果+ 1 個橙子的量。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 有關進食模式
18 餐前先喝一碗稀釋 3 倍的豆漿,或餐前喝 1-2 杯水。
19 先吃半份蔬菜,再吃半份其他菜肴,最后吃米飯饅頭主食。
20 水果放在餐前吃,或至少用餐時吃,而不是吃完飯再吃。
※ 有關進食行為
21 吃飯時專心體會食物帶來的飽感,不看手機。
22 晚餐盡量 6 點前吃完,晚餐后盡量不吃任何食物,爭取每日 14 小時不進食。
23 不要和別人攀比食量,要找到自己合適的食量。以第二餐前不會餓得難受、睡前不會明顯饑餓為準。
24 偶爾一次吃多了不要感覺沮喪,下一餐少吃點,或者增加運動,就能彌補回來。
※ 有關日常活動和鍛煉
25 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走路、爬樓,如課間 10 分鐘,開會前幾分鐘,取快遞的幾分鐘等。
26 收拾家居、清洗打掃等各種家務也是很好的低強度防肥運動。
27 在 3 公里以內的距離,把騎電動車改成騎自行車或走路。
28 每周至少 2 次增肌運動,3 次有氧運動。周末盡量做到有 1 小時戶外運動。
※ 有關休息
29 晚 11 點之前睡覺,盡量避免夜間饑餓之后不得不加夜宵。
30 保持上床休息時間基本穩定,每天睡眠時間不低于 7 小時。
31 學會放松心情,如果需要加班也按時睡下,同時上個鬧鐘,早上 6 點再起來工作效率更高。
32 如果感覺特別累,這一天可以減少運動量,等精神好了再運動,不要把運動變成一種壓力。
(圖片來源: 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 有關身體管理和自我感覺
33 不要每天稱重。每月一次稱體重,女生在月經結束后的早上排空后空腹稱重。
34 每周一次量腰圍,捏一捏腰腹的脂肪厚度,比稱量體重更能反映體脂肪的變化。
35 每天穿衣服照鏡子時,注意衣服松緊程度的變化和面容氣色的變化。
36 感受自己體力的上升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為每一天的進步而自豪。
大家現在能夠做到其中幾條呢?我們可以拿出三個月的時間,慢慢提升改進。如果能夠大部分打卡完成,就說明你能夠在生活當中消除致肥因素。無需饑餓,就能長期防肥,也能幫助預防減肥后的反彈。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7 月 16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400581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