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理,就沒有歷史。——費爾南·布羅代爾
如果你是地理、歷史愛好者或是軍事鐵粉,相信你對這句話有著更深刻的見解。
古人講“左圖右史”,現代人們說“史地不分家”,兩種說法其實都是深刻揭示了歷史與地理之間天然的共生關系,二者如同硬幣的兩面,共同構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立體圖景。
地理是歷史的舞臺,更是王朝興衰的無聲見證者。決定王朝基本盤的往往是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民心向背、債務管理以及軍事戰爭這些核心要素,不同歷史階段各有側重。而戰爭則是王朝興衰最激烈緊湊的矛盾形式。
通過地理地形圖的視角來研究古代戰爭戰役,我們能夠獲得一個俯瞰的視角,彩色的地形地貌、重點城市、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州府駐地、重要的關隘渡口一覽無余,山形水勢,如臨眼底。更清晰地理解幾股不同力量的斗爭形式、斗爭狀態以及其中的人類活動。
下面,我們就以中國古代幾場著名的戰爭戰役為例,以地圖為引,以歷史為線,解碼戰爭,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和定位戰爭。
(一)襄陽保衛戰
蒙古大軍與南宋為何在襄陽對峙6年?從地圖上看,襄陽的軍事戰略地位則一目了然,這里是中國南、北方的中心點和分界點,是南北力量對峙的戰略要沖。古代荊州,也就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這塊,就像一個口袋,而襄陽就是這個口袋的入口。
在國家分裂、各方勢力逐鹿中原之時,襄陽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無論是從北方攻打南方,還是從南方北伐北方,襄陽都是必經之城。打通襄陽,就如同打通了南北的咽喉要道,掌控了戰爭的主動權。在秦朝、漢朝這樣大一統的朝代,國家處于和平穩定的狀態,襄陽的戰略地位相對不那么突出。
然而,到了三國時期,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國紛爭不斷,襄陽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各方勢力都深知,占據襄陽,等于拿下了荊州,荊州這塊地區,東連巴蜀、北接中原、東控吳越。對于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至關重要。隋朝、唐朝再次實現大一統后,襄陽的重要性又有所下降,北宋前期亦是如此。
(二)鄧艾偷渡陰平,則魏滅蜀
三國局部圖
在曹魏集團發起的滅蜀之戰中,征西將軍鄧艾出盡了風頭。
當時,鎮西將軍鐘會率領的大軍在劍閣一帶遭到了姜維的頑強阻擊,進展不順。為了打破這一僵局,鄧艾率部自陰平沿小道迂回穿插,越過了數百里地勢險峻、環境惡劣的無人區,繞過了蜀軍的正面防御,奇襲涪縣、綿竹等地直逼成都,最終徹底瓦解了蜀軍的防線,消滅了蜀漢集團。
此戰成了中國古代軍隊實施迂回奇襲的經典戰例。在地圖上看這場戰役,這種迂回穿插的軍事策略,可以說是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陰平道是一條水陸兼行的入蜀通道,有很重要的軍事價值。
陰平道地圖
這條古道原本是一條籍籍無名的山間僻道,既險峻又狹窄,中間還有數百公里的無人區。鄧艾當年就是率領部眾在這條偏道上開山鑿路、遇河架橋,迂回至蜀軍腹地,奇襲綿竹,直指成都。給了蜀漢集團以致命的一擊。
(三)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何成為春秋戰國的分水嶺
春秋局部地圖
三家分晉是春秋進入戰國的標志性事件。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路侯國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諸侯間還能保持著表面上的和諧,即使有戰爭,也不甚慘烈,戰爭規模相對較小。戰國時期就完全不同了,戰爭規模擴大,也更為殘酷,甚至不惜使用如滅國、屠城等極端的戰爭手段。
我們怎么來理解這種變化呢?
從地圖上看,晉國所處的區域多山川阻隔,山川把整個板塊分成幾個肥沃的盆地,分別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和長治盆地,這種地形的割裂特點,很容易讓山西境內形成不同的割據勢力。所以三家分晉和這種地理地形有著直接的關聯。同一盆地或相連的盆地間更容易形成一股凝聚的勢力。
秦國一直有爭霸天下的野心,憑借關中的天險守護和農業條件,改革變法,養兵屯糧,慢慢壯大。但若想東出函谷關以爭奪天下,必須得到晉國的默許,因為春秋時期的晉國就是秦國東出函谷關爭天下的一把鑰匙,崤之戰就明顯驗證了這個說法。
本來秦國和晉國是勢均力敵,互有勝負的狀態。后來韓趙魏三家分晉則打破了這種基本的平衡,三股分散的勢力也再難遏制秦國,從此秦國得以暢通無阻的東出函谷關以爭奪天下,所以戰國時期的七國則陷入一個縱橫捭闔,征伐不斷的時代。
(四)孫權為何總喜歡打合肥
三國局部地圖
孫權常常被后人戲稱為“孫十萬”,主要原因在于他一生的軍事行動受限于合肥這座城池。
首先,合肥并不是一座特別龐大的城市,選擇進攻合肥的原因在于其緊鄰巢湖,這樣東吳軍隊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水戰優勢,形成對曹魏的壓制。戰爭就是充分利用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敵的形勢。當時的合肥,淮水流經其境,水戰的格局可以讓孫權在戰斗中占據明顯優勢,因此,攻占合肥實際上可以將東吳的軍事進程大大向前推進。
如果查看地圖,會發現合肥如同一把利刃插入東吳的兩個主要城市—南京和武昌之間。若能成功攻下合肥,吳國東西兩方的軍隊將能夠更迅速地在中部集結,從而向北部威脅經濟重鎮——壽春。壽春地區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袁術當初在這里起家稱帝也正是得益于此。
因此,孫權攻打合肥的主要戰略目標其實是壽春。壽春作為江淮的門戶,北上的道路幾乎沒有險阻,沿淮河南下則可直抵長江沿岸。因此,孫權因其本身能力以及手下將領的才能不足,竟連合肥都無法攻克,這也是他被稱為“孫十萬”的主要原因所在。
這么看,是不是對戰爭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就是現代地圖技術的優勢。分層設色地形圖,全景式超大幅面。山形水勢如臨眼底,以顏色變化反映海拔的暈渲地圖,高山平原、沙漠雪域在地圖上一目了然。通過彩色的地形地貌、重點城市、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州府駐地、重要的關隘渡口等全部采用古今地名對照,更方便歷史地理愛好者和軍迷查找研究。
這里推薦一套《中國歷史大地圖》,歷史、地理愛好者和軍迷的必備工具。
地圖專家李不白先生歷時5年,精心打磨編繪,現重磅推出含有20個朝代的《中國歷史大地圖》系列,內含18張對開尺寸、正背印刷、共計79幅歷史地形圖。同時他也是百萬暢銷書作家,其畢業于武漢大學地圖學專業,后從事地圖編輯工作十八年,編輯出版各類地圖產品近百種,曾獲裴秀獎銀獎。在地圖和歷史的結合研究方面深有造詣,其作品“透過地理看歷史”在歷史地理分類已成為現象讀物。
用彩色地形圖展示山脈、河流是如何影響到政權的存續,如何影響各大戰爭的布局?亦可通過九大地理單元的各自特點分析地理與歷史之間的特殊關系。可使讀者直觀感受到 “山河鑄就王朝興衰”的歷史邏輯。這樣,中國歷史上發生的主要歷史事件、戰役戰爭都通過地形圖的地形和海拔高度反應,其演進邏輯和路線變得一目了然。
借地圖之力,觀天下之勢,李不白完美地將地理與歷史相融合,以超大幅面高清地形圖為基底,結合古今地名對照,來展現中華歷史的輝煌與滄桑。透過地圖看夏商周至明清的歷史演變,構建中國歷史通識框架,一覽文明興衰傳承。
每一張圖都在解碼中華文明的DNA信息。
唐朝圖局部1
唐朝圖局部2
唐朝圖局部3
點擊小程序可購買
1.產品信息
(1)包含20個朝代,18幅歷史地形圖: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2)編著者:李不白
尺寸:對開,580*862mm
頁數:36頁/18張
紙張:105銅版紙
工藝:雙面覆膜
裝幀:精裝
出版時間:2025年
包裝:盒裝、卷筒兩種包裝形態可二選一
2.權威性
學術根基:以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為主要依據,結合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的著作、眾多歷史學者的文獻記載、研究成果等,以及近些年的考古新發現、最新的行政區劃等現行資料匯集、更新而成。
3.功能亮點
全要素呈現:地形地貌(彩色分層設色)+古戰場/關隘/州府駐地(古今對照),直觀還原歷史地理邏輯。
超大幅面設計:單張圖展開尺寸為580*862mm,便于細節研讀與墻面展示。
耐用材質:雙面覆膜工藝,防水抗撕,耐折疊,適合大眾讀者反復翻閱或對照文史資料研學使用。
4.差異化優勢
(1)高清地形地貌,明晰具體方位,提升地理認知,總覽全局。
(2)古今地名對照,政區更新后的劃分參照,信息可視化。
(3)圖例簡潔,適合搭配所有中國史閱讀。
(4)以顏色變化反映海拔高度的地貌高山平原、河流、沙漠雪域在地圖上一目了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