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微言》作為中醫典籍瑰寶,凝聚著古代醫家的智慧結晶。今以白話重述,旨在為當代讀者搭建一座通向經典的橋梁,使深奧的醫理智慧突破時空界限,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生。此次轉譯既是對中醫文化的傳承實踐,亦是向大眾普及經典醫籍的探索。囿于筆者學識所限,文中疏漏在所難免,懇請方家指正,研讀時仍以原著為宗。愿以此微末之功,助力岐黃之術澤被四海,讓傳統醫學的智慧之光溫暖更多心靈。
卷二
天厭火衰篇
容成向岐伯提問道:“世間有些人,天生聲音像女子,生殖器官也如同嬰兒般細小,這是為什么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上天對他們的不滿和遺棄。”
容成不解地問:“上天為什么會遺棄他們呢?”
岐伯說:“天地萬物都存在缺陷,怎么可能每個人都完美無缺呢?”
容成反駁道:“上天從未遺棄過人,為什么偏要用‘天厭’這個詞來形容他們呢?”
岐伯解釋說:“雖然不是上天直接遺棄,但人們一定會對他們有所厭惡。天和人是相互關聯的,人們厭惡的,也就相當于上天所不喜歡的。”
容成繼續追問:“那這些人為什么不幸地成為了‘天厭’之人呢?”
岐伯說:“這是他們父母的過錯。在人類的交配過程中,如果先有火(指陽氣、熱情)的驅動,然后有水(指陰氣、冷靜)的調和,那么生出的孩子就會強健。如果火衰水盛,孩子就會瘦弱。而‘天厭’之人,是因為他們先天陽氣微弱。”
容成又問:“水火(陰陽)的盛衰確實能決定孩子的強弱和胖瘦,但這與外生殖器的細小似乎沒有直接關系。”
岐伯解釋說:“腎中的火是先天之火,是無形的;腎中的水也是先天之水,同樣無形。火得到水的滋養而生,水得到火的溫暖而長。這里說的是腎內的陰陽關系。水滋養火,則水是火的母親;火溫暖水,則火是水的母親。人得到水火(陰陽)之氣才能生存,所以水火(陰陽)就是人的父母。有形之物不能生出無形之物,反而是無形之物生出有形之物。外生殖器的生長,實際上是內陽(內在陽氣)的成長。內陽旺盛,外生殖器就會伸展;內陽衰弱,外生殖器又怎能壯大呢?”
容成又問:“如果火氣不全,那他們又是怎么出生的呢?”
岐伯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天厭’之人只是火氣不全,并非沒有陰陽。陽氣偏盛的人,陽有余而陰不足;陰氣偏盛的人,陰有余而陽不足。陽氣不足,就不能滋養宗筋(指男性生殖器),所以外生殖器就會萎縮而不伸展,更不用說剛強長大了。”
容成點頭表示贊同。
陳士鐸點評說:“外生殖器的大小,取決于水火(陰陽)的偏全,而不是有無。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來源:《外經微言》(清·陳士鐸)
翻譯:小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