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文章首發于“譚浩俊”,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后臺留言。
教授因簡介“實誠”而再次走紅。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胡金牛、陳璟兩位教授的個人簡介不僅真誠且十分幽默。其中,胡教授在個人簡介中坦言,自己的部分學術論文曾發布在“水刊”“擔任多個學術期刊審稿人(被人強拉進去的)”。研究方向方面,胡教授也介紹得風趣實在,有的方向“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實都是為了生存”。
看到這樣的消息,禁不住讓人悲從心頭起。何為教授?不就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嗎?“實誠”地介紹自己,難道不是自己的本分,不是一名教授最起碼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甚至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嗎?如果教授都不能“實誠”地介紹自己,都是充滿水分,那還如何教育出好的學生呢?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每一個方面,都必須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品質。祖師爺們把傳道放在首位,也充分說明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視老師的品質,重視老師必須首先注重品質方面的教育。而說“實誠”話,做“實誠”事,都是老師最基本的素質要求。
沒有想到的是,一名教授,就因為“實誠”地介紹了自己,竟然可以在網絡走紅,那么,我們對老師的要求,已經下滑到何種程度了,用“墮落”來形容,恐怕也不過分。
我們要問胡金牛教授的是,既然現在想“實誠”了,想如實地介紹自己了,那些“水分”學術論文和期刊審稿人,給自己帶來了多少利益和實惠呢?譬如職稱評定、科研經費、審稿費、講座報酬等,該當如何處理呢?現在把這些東西“實誠”起來,是因為突然覺悟了,還是想以此來提醒年輕老師們,你們也可以先不“實誠”,待有資格和條件“實誠”時,再像自己一樣“實誠”呢?
從“不實誠”中得到了太多的利益,再用“實誠”來走紅,我不是說胡教授的“實誠”不好,而是這樣的“實誠”本身就是水分很足。如果真的想做“實誠”的事,胡教授可以把以前不“實誠”獲得的利益,退還給學校或有關期刊、單位,或者全部上交,在此基礎上,再在簡介中“實誠”,而不是“不實誠”獲得的利益一分不少,再用“實誠”的簡介享受網絡走紅的福利,這就不是“實誠”,而是更為嚴重的“不實誠”。
真正“實誠”的老師,是那些執著于講臺,執著于教科書,認認真真給學生傳授知識,兢兢業業當好老師的人。譬如張桂梅老師,她就不需要“實誠”地介紹自己,她的所有介紹,都寫在給學生的愛、對教育的愛上了。她也走紅網絡了,但不是簡介,而是行動,是全國人民的肯定和愛戴。
事實上,像胡教授這樣在簡介中“實誠”地介紹自己,說白了,還是為了自己,是在享受完了“不實誠”帶來的職稱、科研經費、審稿費、講座報酬等福利后,再通過更大的“不實誠”來享受網絡的紅利。想一想,網絡走紅了,知名度大了,再在網絡上發表點東西,出去開設講座等,標準會大幅提升,且可以頂著“實誠人”的招牌。
我們不想去質疑胡教授的為人,或許,胡教授確實是想做一名“實誠”人。但是,在既得利益沒有放棄的情況下,通過簡介“實誠”來打造人設,還是顯得不夠“實誠”,會讓人對這樣的“實誠”產生質疑。因為,“實誠”原本就是老師必須具有的素質,在取得大量既得利益的情況下“實誠”起來,怎么說也很難認為是真正的“實誠”。真正的“實誠”,就是主動放棄既得利益,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簡介等展示“實誠”形象。否則,“實誠”的含金量是不高的,甚至是更為嚴重的“不實誠”。
今日頭條 | 搜狐 | 一點資訊 |
新浪頭條 | 大魚號 | 雪球 |
百家號 | 東方財富 | 智云平臺 |
京東金融 | 小紅書
作者|譚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譚浩俊微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