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行業的“收獲期”已經到來。
行業的回暖,帶動了龍頭企業估值的修復。資本市場的動作開始頻繁,零食行業新一輪的洗牌也正在進行。
受益于零食賽道帶來的巨大紅利,以“食用菌”起家的萬辰集團,2022年通過設立子公司切入量販零食市場,并培育起了陸小饞、好想來等多個零食店品牌。
根據財報顯示,2022至2024年,萬辰集團營收從5.49億元跳漲至323.29億元,凈利潤則從4773.65萬元上升至2.94億元。最為靚眼的當屬公司股價,如果從2024年中旬算起,萬辰集團股價最高漲幅超過了1100%,市值超過了300億元。
對于企業的掌舵者而言,業績的爆發遠不及股價漲幅更具吸引力。
因此,提高企業的估值顯得尤為的重要。
當然,作為食品加工行業,盡管營收規模短期可以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是卻難以維持較高的毛利水平。基于此,資本市場的套現,就成了企業股東財富變現最直接的方式。
7月中旬,“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鋪子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寧波漢意”)通知,其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良品鋪子還稱,該事項正在洽談中,尚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良品鋪子的財報顯示,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合計持有良品鋪子股份約1.5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22%。其中,寧波漢意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約1.4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5.23%;良品投資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約119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9%。按照最新收盤價計算,寧波漢意持股市值約為21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寧波漢意的合伙人包括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而該四人也是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其分別持有股份比例為23.48%、8.95%、4.51%以及2.50%。
7月15日,良品鋪子發布了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預告顯示,良品鋪子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為-1.05億元到-0.75億元(未經審計),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30億元到-1.00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良品鋪子表示:
第一,公司2025年持續對產品進行優化和調整,部分產品售價下調及產品結構的調整影響了公司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至2025年持續優化門店結構,主動淘汰低效門店,店數下降使得銷售規模同比下降,此外受到線上渠道流量費用上升的影響,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規模、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
第二,報告期公司利息收入及理財收益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100萬元,且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900萬元。
“困局”難解
2020年,良品鋪子在A股順利上市。
上市之后,頭頂“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鋪子很快被市場青睞,股價一度飆升至85.8元,市值一度突破300億元。
原本期望借助于資本市場力量,讓公司規模以及影響力再上一個臺階,可沒想到的是,上市之后,良品鋪子的業績就開始變臉。
上市即巔峰,成了良品鋪子揮之不去的“噩夢”。
根據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4年,良品鋪子分別實現營收78.94億元、93.24億元、94.40億元、80.46億元以及71.59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3.44億元、2.82億元、3.35億元、1.80億元以及-4610.45萬。
從財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22年開始,良品鋪子的業績開始嚴重惡化。其中2025年第一季度,其實現營收17.32億元,同比下滑29.34%;凈利潤為-3614.86萬,同比下滑157.85%。
根據7月15日發布的2025年業績中報顯示,良品鋪子的業績進一步出現虧損,虧損金額超過了0.75億元。
業績的崩塌,可能導致了指控人最終下定決心轉讓股權。
實際上,良品鋪子為了扭轉業績的頹勢曾做過努力。2023年11月,楊銀芬接替楊紅春成為良品鋪子的新任董事長、總經理。
楊銀芬上任之后,隨即對良品鋪子旗下零食產品展開了大降價。2023年底,良品鋪子官宣公司300多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據悉,這是自2017年以來,良品鋪子規模最大的一次降價。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鋪子這一次降價,并未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使良品鋪子的業績進一步出現了下滑。
此前,侃見財經也曾就良品鋪子的降價策略展開過分析,我們認為,良品鋪子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產品走的是“代工+貼牌”模式,在缺乏供應鏈支持的情況下,良品鋪子注定很難通過降價獲取正增長。
事實上,良品鋪子這幾年的發展,也印證了侃見財經的觀點。
另外,良品鋪子作為高端零食的代表,其全面降價也就意味著其主動放棄了高端零食定位,在經營戰略上向“性價比”傾斜,但是預期并不好。
從表現來看,其降價雖然增加了一些訂單,但卻沒有帶動利潤回升,反而讓公司在收入和毛利兩端同時承壓。
業內人士曾分析稱,零食賽道已經從品牌戰進入效率戰階段。良品鋪子的核心問題或許不在定價,而在供應鏈效率、產品迭代速度與用戶黏性上的失衡。盲目降價只能暫緩虧損,但無法重建品牌。
進入2024年下半年,良品鋪子的業績加速惡化,凈利潤出現接連的虧損,楊銀芬的努力成為泡影。在這種背景下,實際控制人的萌生退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套現“離場”
業績的持續下滑,預示著楊銀芬的拯救良品鋪子的計劃失敗。
3月4日,良品鋪子發布公告顯示,良品鋪子創始人之一的楊銀芬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職位。辭職后,楊銀芬將繼續擔任董事(非獨立董事)、董事會戰略與發展委員會委員。
與此同時,良品鋪子選舉程虹為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至第三屆董事會任期屆滿之日止,并同意程虹代行總經理職責,直至公司聘任總經理之日止。4月份楊紅春則再度出山擔任總經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程虹曾擔任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良品鋪子董事等。
程虹掌舵,代表了良品鋪子創始團隊掌舵時代結束,也為控股權的轉讓埋下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鋪子股東們減持動作頻繁。
公告顯示,6月6日,良品鋪子公告披露,公司第二大股東達永有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減持1%即401萬股,減持總金額4774萬元。
而在去年7月,寧波漢意也曾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完成減持0.15%,套現736萬元。2023年5月至7月期間,寧波漢意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了1.92%公司股份。而此次的控股權的轉讓,也潛在說明了其控股股東退意明顯。
對此,當日上交所火速向公司發出了監管函,就公司重大事項披露前股價漲停有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侃見財經認為,良品鋪子的業績的持續下滑,以及掌舵人的頻繁更替,說明了良品鋪子在零食行業的競爭當中,劣勢明顯。我們認為,在行業復蘇的當下,并非每一家企業都能從中獲利,因此如果能夠借此機會為良品鋪子尋找到新的控股股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能否順利推出,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從目前監管的角度而言,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等創始團隊能否順利退出,依舊需要參考市場諸多因素,股權變更仍存在較大的變數,尤其是其上市之后業績隨即變臉,這些都需要給中小股東一個合理的交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