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金融時報》披露一則消息:美國國防部正施壓日本、澳大利亞明確表態“若臺海爆發沖突將扮演的角色”。這不是普通的外交詢問,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站隊測試”——用臺灣問題當籌碼,逼盟友替美國沖鋒陷陣。
事情要從最近的一系列動作說起。7月初,美國剛對日本揮完“關稅大棒”。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致函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產品加征25%關稅,比4月提出的24%還高1個百分點,這么大的貿易規模,說加稅就加稅,日本企業早就在叫苦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可美國沒打算就此收手。這邊關稅大棒剛落下,那邊五角大樓又把算盤打到了臺海。國防部近幾個月一直在推這件事,主要操盤手是極端鷹派的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他們的邏輯很直接:既然日本、澳大利亞是“印太基石”,就該替美國扛風險??蓡栴}在于,美國自己都沒對“臺灣有事”做過任何保證——當年《澳美自貿協定》里,美國對澳輸美商品平均關稅才0.1%,現在直接漲到10%;對日本更不用說,從“廣場協議”到各種貿易限制,從來都是美國利益優先。
面對美國的“道德綁架”,日澳的反應耐人尋味。日本那邊,外相巖屋毅和中國外長王毅在吉隆坡會面時,重申了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一句話就把底線劃得清清楚楚: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日本不會跟著美國瞎攪和。澳大利亞更直接,總理阿爾巴尼斯明確說“不支持對中國臺灣地區采取任何單邊行動”,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更是硬氣:“澳方拒絕參與任何對華‘假設性’沖突的請求,是否參戰由當時民選政府決定。”這話里有話——就算以后政府換人,現在的決定也不算數,美國別想提前綁死澳大利亞。
為什么日澳敢硬氣?背后是現實利益在撐腰。澳大利亞不可能為了美國的一點“承諾”就放棄。再看日本,7月20日就要參議院改選了,首相石破茂最近總說“不能容忍被輕視”,國內輿論也盯著政府——這時候要是為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背鍋”,選民能答應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算盤打得很精,卻低估了盟友的“清醒”。這些年美國沒少干“自己退群、讓盟友頂雷”的事:制裁俄羅斯時,歐洲盟友跟著挨凍;搞芯片禁令時,日本半導體企業損失慘重;現在又要拿臺灣問題當棋子,可“臺獨”勢力根本靠不住,美國真要為“臺獨”和中國動手?看看美國對中國臺灣地區的“工具化”就明白——把臺灣地區當遏制中國的籌碼,真到需要犧牲的時候,美國第一個跳船。
更現實的是,盟友們早看透了美國的“雙標”。這邊逼著日澳在臺海“選邊站”,那邊特朗普又悄悄緩和和中國的關系;嘴上說“重視盟友”,實際只把盟友當“提款機”。日本前幾年就跟美國談過關稅豁免,結果呢?美國說加稅就加稅,根本沒把日本當回事。現在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承認,“可能誤判了美國的有限事項”——說白了,美國的話根本靠不住。
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表態,也給其他“美國盟友”提了個醒。跟著美國搞“霸權主義”,最后買單的是自己。美元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各國都在找新出路,日本、澳大利亞不過是走得快了點。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說到底,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容不得任何外部干涉。美國用關稅施壓、用臺灣問題綁架盟友,表面上是“維護霸權”,實際上是自亂陣腳。日澳敢說“不”,不是突然硬氣,是被美國逼急了——跟著美國跑,經濟受損失;真替美國扛雷,國家安全沒保障。
國際社會早該明白:大國博弈里,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要是真想維護亞太和平,就該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別再搞“胡蘿卜加大棒”的把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