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間的指針撥回至2025年1月20日,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就職典禮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無疑是現場最激動、最興奮的人之一,彼時他不僅是世界首富,還是美國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當時,他在特朗普就職典禮上志得意滿地發言:“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勝利,這是人類文明的岔路口。”
誰也沒有想到,還不到半年時間,馬斯克與特朗普會鬧到如此不可開交的地步,兩人徹底反目成仇。已經淪為“政壇棄子”的馬斯克更是心有不甘,開始反擊。當地時間7月5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文稱,“美國黨”即日成立。7月6日,特朗普在被問及如何看待馬斯克成立新政黨時表示,馬斯克“可以從中找點樂子”,但他認為這實屬“荒謬”。隨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看到馬斯克在過去5周里徹底“脫軌”,感到“很難過”。
馬斯克是否“脫軌”,誰也說不清楚,但顯然其本人已經沉浸在鉆營政治的“藝術”中無法自拔,這給本就每況愈下的特斯拉“埋下巨雷”:由于車型陣容陳舊、競爭加劇導致銷量不斷下滑,而以人形機器人、Robotaxi為代表的新興項目進展不如預期,再加上馬斯克涉政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特斯拉前路可謂荊棘載途。
01
遭“大而美”法案重創
眾所周知,馬斯克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押注特朗普大獲成功,待特朗普入主白宮后,這位既出錢又出力的商界大佬一躍成為政壇新貴,一時風光無兩。剛上任不久,特朗普就授予馬斯克“政府特殊雇員”的頭銜,讓其執掌新成立的美國政府效率部,旨在大力縮減聯邦預算。盡管馬斯克頂著巨大的壓力和諸多非議推進聯邦預算削減工作,但最終的結果卻未能達到預期,各種批評與指責也隨之如浪潮般席卷而來。再加上特朗普執意對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征關稅,馬斯克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兩人漸行漸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導致兩人最終反目成仇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稅改法案,其中包括取消高達7500美元的電動汽車聯邦稅收抵免,這將直接重創特斯拉的市場競爭力。“大而美”法案被外界視為特朗普兌現其“傳統能源優先”競選承諾的關鍵一步,但對于特斯拉來說卻是沉重一擊。
當地時間7月4日,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該法案正式生效。分析師指出,“大而美”法案通過將導致特斯拉面臨12億美元損失。法案通過后特斯拉股價單日暴跌5.4%,市值蒸發3900億美元。此前,馬斯克曾多次抨擊該法案“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等,并說如果法案通過就會立即成立新政黨。果不其然,在該法案通過次日,馬斯克宣告“美國黨”正式成立。
摩根大通經過測算推測特斯拉會因“大而美”法案的通過直接損失12億美元。首先,法案規定,美國聯邦稅收抵免政策將于今年9月30日終止,而這正是特斯拉美國銷量的關鍵驅動力。在特拉斯2024年的美國銷量中,有16萬輛電動汽車享受補貼。該政策取消后,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大幅上升,或將導致特斯拉美國銷量下滑,年利潤預計將損失9.6億美元。其次,“大而美”法案還削減了對美國清潔能源領域的補貼,例如取消儲能設備的聯邦稅收抵免,這將重創特斯拉的能源業務,包括儲能業務和光伏業務,年利潤預計損失2.4億美元。
以上是“大而美”法案給特斯拉造成的直接損失,此外,間接影響也不容忽視,其波及范圍和力度超乎想象。其中,法案首次對電動汽車車主征收每年250美元的使用稅,直接打擊消費者的購車意愿。更為致命的是,法案直接取消了對車企燃油經濟超標性的罰款,這意味著“碳積分”交易叫停,像通用汽車、Stellantis這樣的傳統車企不再需要向特斯拉購買“碳積分”,以抵扣罰款。要知道,“碳積分”交易一直是特斯拉利潤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以來,特斯拉通過“碳積分”交易已獲得超過110億美元收益。
02
各大市場“跌跌不休”
除了政策環境轉變給特斯拉帶來的巨大沖擊,近來特斯拉本身就陷入競爭力危機。自去年以來,特斯拉全球銷量就開始下滑。進入2025年以來,特斯拉銷量下滑頹勢持續加劇。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今年二季度汽車交付數據,交付量為38.41萬輛,同比下降約13.5%。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3.67萬輛,同比下降13%。這也是特拉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約為72.08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3%。
其中,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銷量遭遇暴跌。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發布的數據,今年5月,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7.2%,而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卻大降27.9%。至此,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下滑。今年1~5月,特斯拉在歐洲的累計銷量同比下降37.1%,至75196輛。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4月開始,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歐洲主要市場的銷量已經超越特斯拉。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暴跌,除了與競爭力有關,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馬斯克的政治立場引發很多歐洲消費者不滿。
在本土市場美國,特斯拉同樣也是“跌跌不休”。其中,一季度銷量同比下降9%,二季度跌幅擴大至16.7%,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13%。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上半年累計銷量為26.34萬輛,較2024年同期下降5.4%;市占率也從2020年15%的峰值萎縮至7.6%。
03
新興業務“磕磕絆絆”
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汽車銷售仍是特斯拉的主營業務,但產品陣容陳舊、全新平價車型不見蹤影,使得特斯拉增長乏力。此前,馬斯克曾多次強調,特斯拉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公司,而是定位為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技術公司。然而,特斯拉在這些寄予厚望的新興業務上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
7月4日,據外媒報道,特斯拉高級副總裁、Optimus人形機器人項目原負責人米蘭·科瓦奇已于上月離職,導致研發進度受阻,原定2025年量產5000~10000臺的目標被迫推遲至少兩個月。據悉,特斯拉已通知供應商暫停部分零部件采購,等待新一代設計定型。
雖然Optimus的訂單尚未出現明確削減的跡象,但供應鏈的調整已悄然揭示出這款產品存在的硬件短板,例如關節電機容易過熱、靈巧手承載能力不足、傳動部件使用壽命偏短,以及電池續航能力有限等。據外媒報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選擇人形機器人路線存在戰略誤判。盡管馬斯克將Optimus定位為“萬億級產品”,但目前該項目面臨研發進度受阻、高管離職、硬件缺陷等問題,正在削弱市場信心。
另一項被特斯拉視為未來增長支柱的Robotaxi業務,同樣也是一波三折。特斯拉自今年6月下旬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啟動Robotaxi試點運營以來,出現多起異常駕駛事件,引發公眾對自動駕駛安全性的擔憂。尤其是在當地7月4日,一輛全自動駕駛的Model Y(參數丨圖片)在完成行程后,莫名其妙地撞上了一輛停著的豐田凱美瑞,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或嚴重車損。
04
政治風險急劇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宣布組建“美國黨”的余波在資本市場持續發酵,而特斯拉股價因此遭受的沖擊也遠超市場預期。截至7月7日收盤,特斯拉股價單日下跌6.79%,市值單日蒸發逾680億美元,創下6月初以來的最大跌幅。
這也反映了投資者對馬斯克“再蹚政壇渾水”、分散公司精力的不滿和焦慮。本來5月30日馬斯克結束美國政府效率部任期時,投資者大大松了一口氣,特斯拉的股價也有所回升。對于此次馬斯克組建新黨,外界普遍認為特斯拉遭遇的政治風險和負面影響將再度升級。特朗普是否會通過取消政府采購訂單、收緊自動駕駛法規等手段進行“報復”,令投資者感到憂心忡忡。有分析師指出,如果馬斯克繼續涉足政治,特斯拉董事會可能會出面干預。
對此,美國韋德布什證券公司分析師艾夫斯認為,馬斯克成立“美國黨”不是投資者希望聽到的消息。盡管馬斯克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特斯拉的利益,但挑釁特朗普和美國共和黨完全是背道而馳。“自從與特朗普的矛盾公開化后,馬斯克如今將這場政治游戲提升到了一個全新層次,這將耗費他大量的寶貴時間,分散其在特斯拉、SpaceX等公司上的精力。”艾夫斯說,“考慮到美國歷史上第三方政黨很難取得成功,馬斯克此舉無異于充滿政治風險的賭博,只會加劇投資者的不安情緒。”
文/編輯:萬瑩 版式:王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